第263章 擠兌(第2/4頁)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

外面,喜樂的聲音更大了起來!

整個趙宅人都樂呵呵地往外瞧,尚培基也看了過去,見外面十分的熱鬧,可是此時不是新娘子進門的吉時呀!

童立上前道:“大人,您得出去見一見這一位,不然不禮貌。”

尚培基道:“刺史大人不是已經在後堂了嗎?難道是祁司戶親自送親?”

“那倒不是,這一位您是繞不開去的。”

尚培基十分疑惑,在童立的引導之下往外走,只見趙灃、趙娘子正與一個男裝的麗人交談。這是在搞什麽鬼?!

這位俏麗佳人居然還穿著官服!她的身邊還有許多穿著男裝的女子!這不對勁!

童立道:“這一位就是阿蘇縣的蘇縣令了!”

蘇鳴鸞恭喜完了,正在問趙娘子:“聽說義父來了,我得去拜見呀。”

趙灃低聲給她介紹:“這位是本縣的尚縣令。”一旁童立告訴他這是阿蘇縣令。

蘇鳴鸞對尚培基一拱手,笑道:“表兄成婚,多謝您來捧場。”

她從進門說的就是奇霞語,尚培基噎了一下,只能從她的表情、動作上猜測她說了什麽。也還了一禮:“恭喜恭喜。”

整個婚禮,尚培基都暈暈乎乎的。十句裏面能有一、兩句他能聽得懂的,還得是士紳們好心特意給他講“官話”。尚培基心道:本地之文教還是要加緊!刺史大人不過開了一個頭,能否維持得住,還要看我等後來人!

一心裏籌劃著許多的大事,酒也沒吃多少,卻見許多本地士紳又都圍著祝纓。祝纓隔著人也看到了尚培基,她遠遠地也對尚培基點頭,又對周圍的人說了句話,就又多了兩個鄉紳過來找尚培基說話。

尚培基一時百感交集:刺史是能吏,然囿於出身,可以為器而用,終不可使之主持大局啊!可惜……我若想一展抱負,終究還是要靠自己!

祝纓知道尚培基必然是對自己有一點意見的,有就有唄。她依舊與趙灃、蘇鳴鸞等人談笑,又看著小吳躥上躥下的不太像話,這小子在別人的婚禮上竟有了一點“衣錦還鄉”的味道。

祝纓將他叫到了一邊:“你幹嘛呢?”

小吳道:“嘿嘿,趙小郎君成親了,下官也高興!小郎君又娶新婦,又做了一縣主官,全由自己做主,多大的喜事呀。”

“羨慕?”

“是、是有點兒。那、那個……”

祝纓笑了笑,沒說話。小吳總帶在身邊也不是個事兒,這人跟祁泰還不太一樣,也是時候讓他離開自己了。小吳這樣子,讓他做個縣令恐非好事,做個縣丞之類的副職倒也還能應付。

小吳顛兒顛兒地跟在她的身後,可沒在婚禮上蹦跶了。

趙蘇成婚之後,祝纓又回到了梧州城,五月過半,趙蘇得趕去赴,祝纓也得再次進山,將父母繼續送回山裏避暑。到八月左右再將父母接回,到那時梧州城也變得宜居了。

這次再進山裏,就沒有收到尚培基規勸的信件了。

尚培基正忙著整頓他的福祿縣,他先是下令,縣裏的土地不許違規種甘蔗。想種甘蔗可以,你新開荒地,但是不可以拋荒原有的耕地,不能因為甘蔗而荒廢。

縣中士紳口中唯唯,卻又無不盼望著外面的消息——京城,也該知道了吧?

……——

項大郎在京城有一陣子了,會館的業務越來越多。這一天,他先算了一下會館的款子,再算一算自家的盈余,尋思又可置一塊地了。他有弟弟妹妹,還有兒子,得為帶個家族打算。商人是沒有前途的,這年月再有錢也做不了呂不韋,還是多買些地實在!

項大郎還有一點點小小的野心:項漁也住進刺史府了,以大人對人之寬厚,但凡項漁能有點出息,大人也不會虧待了他。

得買地!盡早將身份由商轉為農、為士。

項大郎一氣想到了兩代之後,回過神來時已抱著梧州轉遞過來的書信發呆良久。他忙將這捎帶一分物件分發了,以前趙蘇的包裹多些,現在趙蘇赴任了,主要是幾個在京城的商人、學生的東西。

這一回有一個寄件人比較特別——福祿縣令尚培基。

項大郎不敢怠慢,親自將東西送到了蔡侍郎的府上。侍郎府的門房還算客氣,雖沒讓他進去,也請他喝了杯茶。

項大郎從侍郎府轉回會館,又看到一個本不該出現的面孔:“你怎麽來了?”

來人也是福祿縣的人,項大郎認識,但他現在應該是在福祿。來人道:“有急信!”

項大郎拆信一看,命人將來人帶下去休息:“你且住兩天,再捎信回去。”

信是福祿縣士紳寄來的,項大郎將信仔細讀了,以為可行。他當晚即下令:“接下來暫緩接砂糖的單子。”

管事吃驚:“好好的買賣,如何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