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經營(第4/6頁)

郭縣令道:“那就再添一點。”

荊老封翁終於說出了目的:“縣志要寫,咱們府志,是不是也得修一修了?”

“嗯?”郭縣令遲疑了一下,旋即恍然大悟,“哦!不愧是荊翁!對對對,修修修!南平縣是本府治所之所在,由咱們提出來正合宜!”

他又有點疑惑,照說荊家是吃了苦頭的,為何會提出這麽個主意來呢?

荊老封翁道:“入秋了,下半年了,該送孩子上學了。”

荊老封翁為人不笨也沒多聰明,只因長子讀書做官出來了,他全家對“讀書”就有點兒執念,有事就想著這個解決辦法。沒什麽事兒是讀書做官解決不了的。“保送”這件事兒自打提出來就種在了他的心上。

他的長子已經做官了,荊五又不爭氣,看似這事兒與他沒關系了。他的五服九族,卻有一些後輩。甭管怎麽樣,先把馬屁給拍上!

郭縣令一經提醒,也是如此想。就算,就算最後是在府學裏先考一場,掐尖兒地送到國子監,那不也能騰倆名額出來麽?除了這個,以後還能沒有別的好事了?看著祝大人就不算是個會老實安份的主兒啊!近水樓台,伺候好了,他們南平縣的好處肯定是最大的!

拍!必須狠狠地拍!

郭縣令道:“好,我這就對大人講,到了修方志的時候了!”

祝纓還在那兒學花帕族的話,郭縣令這兒與府城士紳連給她的“點評”都想好了。

來見郭縣令的人都是有點墨水的,張富戶道:“對府君大人,何須誇張?只消將他老人家辦過的實事兒寫一寫那就是奇聞呀!要不是親身經歷,我都不敢信還有這樣的人。”

郭縣令道:“政績也好、教化也好!”

荊老封翁問道:“大人在福祿縣的時候,方志是怎麽修的?不如先弄一套來參考參考?”

郭縣令皺眉道:“我沒看過哩。”哪個正經人看隔壁縣的方志呀?他連南平縣的都不愛看。

他們商定,趕緊去弄一套觀摩一下,將要拍馬屁的點都準備好。祝纓在福祿縣任職五年多,肯定修過一次方志了。

當下,郭縣令命人去找方志,等找回來了與荊老封翁等人商議一下怎麽拍,稿子寫好了給祝纓審閱。這是他們能想到的一個送祝纓好評的方法,方志得送京,對吧?送您一個萬民稱頌,您還好意思不再為咱們南府、咱們士紳多謀點福利麽?

郭縣令趕緊派人去福祿縣,方志不是什麽流行的讀物,少,縣衙裏有存,個別的富戶家裏有副本,再就是縣學也有。這幾種人都被祝纓給練出來了,面生的人來要方志?還花錢找?不太對勁!

當下有學生報告給了莫縣丞,莫縣丞於是也知道了。郭縣令這打算就瞞不住了,莫縣丞不好親自跑到南平縣去罵郭縣令狡猾,他幹脆派人送信給關、王二位告知了此事。三人都派人去送信給郭縣令,莫縣丞將信發出,突然想起來:我們福祿的方志是怎麽寫的來著?

壞了!

沒拍過!

當年祝纓修方志都沒當成個大事兒來辦,她主要是理了一下物產和地理之類,把其中亂七八糟的傳說故事給刪了,再夾了點設了女役、以及關於阿蘇家的私貨。沒想著誇她自己。

莫縣丞後悔了,當年自己怎麽沒提這一茬兒呢?

他趕緊寫了個公文發到南府,請示祝纓:偶然間看到縣志,想起來明年就要再修一次了,能不能現在就先準備了?

祝纓批示:可以。

當郭縣令沒弄到福祿縣志,感覺事情要泄漏,趕緊帶著荊老封翁等人過來請命的時候,祝纓道:“怎麽都想到修志了?”

郭縣令忙問:“還有什麽人想到了嗎?”

“哦,福祿縣也想提前修一下。”

郭縣令心裏大罵莫縣丞是個王八蛋,一輩子就當個縣丞的料!就知道拾人牙慧!越想越氣,別人是拾人牙慧,姓莫的是從他的嘴裏摳吃的呢!

郭縣令連忙說:“正得閑,不如也修一下府志?”方志要修好,而不是胡亂應付,工程量也不算小。祝纓現在在南府能用到的讀書人,大部分也還是南平縣人,郭縣令情願相幫修志。

祝纓道:“怎麽能讓你出錢呢?府衙又不是沒有錢。”

張富戶道:“都是鄉親們的一片心意。”

祝纓道:“那也不行,錢我來出。先整理著吧。”以前福祿縣條件有限,縣志修得確實潦草,正好趁這個機會把全府的都修一修,什麽鬼怪傳說都刪了,認真整理一下氣候、物產之類。橘子、宿麥、甘蔗之類都是這兩年才開始推廣的,以往方志也確實沒寫,這些特產得補上。

圖也重新畫一畫。

郭縣令道:“正好要修縣志,招募人手一並辦了吧。”

祝纓道:“可以。唔,再找幾個府學生打下手,練一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