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經營(第3/6頁)

祝纓笑笑:“你們要準備的地方,也不能太小了。”

“就怕……路難走呀。”關縣令遲疑地說,賣橘子鋪了好幾年才有現在的起色,也是靠的祝纓以官府的力量保護。關縣令比較擔心的是,現在糖制出來了,到外地不太好賣。看祝纓這個勢頭,不定哪天就升走了。

“那把招牌打出去,就讓他們自己過來進貨。”祝纓做買賣,比項大郎只精不笨。自己拿出去賣,還得自己貼路費呢!京城人家還往這裏來采辦珠寶呢,有什麽不可以?別人來販買,還能賺點他們的食宿錢!

外鄉人來得多了,本地與外地的溝通就多,隔閡就少。

關縣令只好將話挑明。

祝纓笑道:“不怕。”

關縣令也就安心了:“下官回去就找個合適的地方,先將房子備下。”其他幾個也都說要去辦。

祝纓道:“糧田不能動。”

郭縣令笑道:“哪裏敢?下官等也是要考核的。”朝廷考核官員就那麽幾項,征糧是個基礎的考點,就算祝纓不提,他們也會盯著縣裏的百姓不讓過份棄糧而種甘蔗的。

最為難的要數莫縣丞,他與別人爭得雖兇,卻實在扼腕!福祿縣已種了橘子了,再騰地方種甘蔗很難。莫縣丞狠狠心:要不鼓勵開墾?

又擔心自己開出荒來就走了,沒享著這個利、便宜了下一任。

真是左右為難。

祝纓將諸事吩付畢,道:“好了,都回吧。”

她先召了彭司士,因百工歸他管,官糖坊及工匠等事就正式交給了他。彭司士之前看小吳忙前忙後的,不敢怨祝纓,卻將小吳當做了競爭的對手。祝纓將事交給了他,他心中大定。道:“下官一定辦妥。”

“我要驗收的。”

彭司士拍著胸脯道:“大人只管查驗。”

祝纓難得地閑了下來,到了後衙檢查一下小孩子的功課,又喚來仇文,再考一考他,又問他一些山中的情勢。仇文“一心向化”,問什麽答什麽,談及本族時略有些貶低,是打定了主意不肯罷的。祝纓也不指責他,又詢問他一些各族情況,與花帕族人的話相印證,同時做一些準備。

她開始學花帕族的語言了,又準備再接觸一下旁的族。各族的情況因人所處的位置不同,其描述也有些差異,多聽幾個人說總不會差的。

她這兒閑得開始學人說話,郭縣令等人忙開了。

郭縣令回到縣衙,先要準備官糖坊,糖是值錢的,這個他知道。官糖坊先辦著,民間的要稍往後放放。此時他就回憶起了:“去年府君將公廨田撥出一部來種甘蔗!我說呢!今年咱們除了種麥,也種些甘蔗,明年就自己用了!”現在就算給他個糖坊,他都沒原料呢。

忙到第二天,本縣的士紳們又來求見他。

郭縣令正在制糖的興頭上,本不想見的,但是聽說打頭的是荊老封翁,看著手裏的名帖,郭縣令無奈地道:“請進來吧。”

荊老封翁不是一個人來的,自打兒子回來探親之後沉寂了一陣兒,也不怎麽外出顯擺了,今天糾集了一群人過來不知道又要幹什麽了。

郭縣令拿眼睛看荊老封翁身後的人,這裏面有荊綱的舅舅,還有那位倒黴的張富戶,以及家裏鬧了“狐仙”的方家等。

郭縣令道:“諸位父老這是有什麽事嗎?”

荊老封翁道:“大人,咱們是不是該修一修方志了?”

郭縣令摸不著頭腦:“怎麽現在想起這個來了?”方志,以前是地方上自己自發修的,後來朝廷發現了,就規定每五年修一次,定期的上報朝廷,這也是朝廷對地方信息了解的一大來源。算算日子,明年才是修方志的時候。

想當然耳,這其中的隱情也有很多。比如偏僻地方的地方志修訂的質量就不如富庶文明的地方,因為沒有那麽大的財力、物力最主要是沒那麽多有水平的人去編寫。南府之前還有兵災,福祿縣就沒幾個靠譜的文人。偏僻地方的做法通常是——就在上次編的方志的基礎上稍微改改,甚至胡編一點。日積月累的,質量相當不高,越改越離譜。有時候沒話說了,又得更新一點內容,連“狐仙”傳說都能給寫上去。一些本地人的“家醜”又不會寫進去。

從京城放出來做官的人,事先從朝廷裏摸兩本方志看看熟悉風土人情,到了地頭上常會見著與描述不符的。比如祝纓,縣裏瞎蹓跶了老長時間才開始動手整頓縣裏。不過方志裏描寫的本地地理倒是比較可信。

修方志也有一種好處:使本方鄉賢之名傳之萬世。方志得識字的人去寫,窮人是很難有機會讀書寫書的,方志裏寫什麽,都是由本地的官員士紳說了算。

荊老封翁道:“大人,這兩年咱們這兒日新月異、風氣肅然,不值得認真寫一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