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春耕

祝纓帶人在城外轉了大半天才回來,回到縣衙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跟在她身後的人臉上都沒有出城郊遊的興奮,連曹昌都滿眼沉痛。

關丞等在縣衙裏,看到小吳等人的臉也當沒看到,他還是極有禮貌地跟祝纓匯報一天的工作。並且說了:“博士和助教二人前來求見,等到中午沒等到大人就先回去了。”

童波躬著身,適時地將二人留下的名帖遞了上來。

祝纓打開看了一眼,道:“哦,他們倆。”

關丞問道:“要下官現在將他們二人傳過來麽?”

祝纓道:“天不早了,算了吧,你也累了一天,甭跑了。”她將這兩份名帖收了下來,心中就多了一件事——找一天去縣學。

回到外書房將兩份帖子扔給小吳收了起來,祝纓取了一疊紙過來,提筆寫寫畫畫。提筆先簡單畫了一下自己預定的試驗田的位置,第二頁寫一下福祿縣的大致情況,今天看的田地,以及預備種的谷物等等。

寫完這兩頁,才對曹昌說:“阿昌,你來說說今天看的田。”

曹昌一臉灰敗,倒黴孩子也不會吹牛也不敢撒謊,說:“沒種過這樣的地……”

祝纓道:“這話你在城外的時候已經說過一遍了,我也沒見過這樣的地呢。說你知道的。”

曹昌今年也不過才二十歲,種地的經驗有,但是在北方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種的,放到福祿縣他也麻爪,白天時已說了無數的不同:氣候、水土、他在本地從來沒見過麥子之類,可能種不活等等。

現在實在不知道祝纓還要讓他說什麽了!

祝纓仍然筆走龍蛇,潦草地記著白天曹昌說的兩地之不同之類,轉眼又寫了兩頁紙。要點寫完,見曹昌還沒說話,就提醒他:“說說甘大送過來的那幾袋種子。”

這個曹昌還是有點熟的,雖然主要種些粟、麥、豆子,其他的雜糧他也見過。便開始說:“小人種過的麥子是兩季,春種旋麥、秋冬種宿麥,旋麥、宿麥也是不同的……”

又說了他種得比較多的另一種糧食作物——粟。“粟耐旱……”

又有豆子等等。

曹昌對自己種得比較多的說得就多,種得少的說了兩句就憋不出下文來了,脹紅了臉站在那裏。祝纓也不去說他,她家這些人裏,曹昌算是最懂種地的了。她便問一些自己想知道的,讓曹昌來答,以填充一些細節。

譬如“要多久才能收?”“用水比稻子多麽?”“要太陽好麽?”“是不是抽穗時不能下雨?”等等。曹昌也一邊回憶一邊回答,答完了又說:“福祿縣的雨水比咱們家多,還早。播種的時候也得算好了。”

小吳見天色越發暗了,推開門走出去,就見童波提著個竹籃子走了過來,竹籃子裏放著一堆蠟燭。小吳從中拿了兩支粗的,說:“我拿進去吧。”

童波問道:“有火折子不?”

“有的。”

童波就提著籃子去別處了,縣衙裏的燈火分幾等。比如大門上掛的燈籠也是放個蠟燭。給縣令大人的書房、簽押房得是蠟燭,其他如當值的值房、門房之類地方都是油燈之類。燈油也是有數的,每月領一甕,到時候添著使。

以前還有拿著個小竹筒、小罐子偷油的,你也偷、我也偷,偷得太多,本來發下來一大甕燈油沒兩天見底了,弄得十分難看。其余諸如此類的開銷也是不少,什麽紙筆墨乃至掃帚之類林林總總加起來,用得還沒有丟的多。

去年,關丞向祝纓坦白了自己從中抽取了一筆好處之後,深深地覺得自己一個人背這口鍋太冤枉了!他只抽了點好處,丟的東西大部分都不是他拿的!於是建議,縣衙的用度,貴一點的比如蠟燭之類都按天發!筆墨之類,按人支領。

童波先給祝纓這兒送蠟燭,今天是縣尉當值,再去給縣尉那裏也送兩支蠟燭,然後將蠟燭放回。再提著油罐子給各處發燈油。

小吳拿了蠟燭來將兩支都點上了,祝纓問:“他還是一處一處的發放?”

小吳道:“是。過兩天小人再同祁先生盤一回賬,包管不會丟失。”然後又半真半假的抱怨,剛來的時候,總有人說他這樣京城出來的人“刁”,而小地方的人“質樸”,事實上呢?他可從來不偷縣衙裏的燈油,倒是“淳樸”的人少不了占各種小便宜。

祝纓道:“那是因為窮,也不是因為就非好貪這個小便宜了。比如燈油,你家裏不缺,你爹和你姐姐就不會從大理寺天天尋思著順點子回家使。這裏呢?吃的油都緊巴巴的,哪還有錢點燈呢?”

縣城裏的人勉強算好的,有不少人家是點得起燈油的,許多人是就著火塘吃飯、做點活計。好些人過了四十歲眼睛就開始不好使了。鄉下就更逗了,也只有幾個村中的富戶能點個燈。走夜路都不帶提燈籠的,折點松枝之類自己動個手,弄個簡單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