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父老(第3/6頁)

祝纓巡察十三鄉的時候,縣丞與主簿等人留守縣衙辦理些公務——福祿縣一向垂拱,也沒太多的公務要辦。又與祝大、張仙姑套近乎,然而語言又不通,他們倆覺得自己的官話講得不錯,祝大兩口子壓根兒聽不懂,兩下比比劃劃,只得作罷。

縣丞又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縣裏來了個女冠,仿佛與縣令家有些瓜葛。

可惜這個女冠雖然長得不錯卻身有殘疾,福祿縣城又沒有女冠住的道觀。主仆二人就縣衙斜對面租了個小房子住下了!問什麽她們都不答,動靜大一點,把張仙姑給招了出來維護這一對主仆。

縣丞只覺得諸事不順。

祝纓回到了縣衙,縣丞前來拜見,祝纓又沒什麽好吩咐他的。縣丞依舊不放心,日日來應卯,終於堵到了祝纓去縣學,急忙跟了來。

福祿縣的縣學水平也相當的一般。

祝纓對縣學的水平本就不抱太大的希望,她到福祿縣之前查過,整個福祿縣,幾十年來也沒出幾個正經出仕的官員!不要說進士科了,連明法之類的科目也沒什麽讀書能讀出來的人。

縣學的博士滿面通紅,道:“都是下官無能。”

祝纓聽著他那曹昌肯定聽不懂的“官話”,道:“也不能都怪你。”老師的官話都說不好,還想能教好學生?雖然書同文,字都是那個字,可福祿縣的學生到了京城,說的話都不能令人聽懂,他還有多少的機會能夠補一個官呢?

祝纓將這件事記了下來。

又掃視了一眼學校,四十個名額本來應該是滿的,可是校舍裏也就二十來號人。她問:“還有人呢?”

助教上前道:“請假回家了。農時嘛!”

祝纓半個字都不信!啥農時啊!她在巡視的路上就遇到過幾個財產家的孩子,都是縣學生,家裏也不用他們下田,這就不來了!四十個縣學生裏,有五個是得回家種地的就不錯了!其他都是不用回家幹活的。

祝纓不動聲色,道:“哦。”

縣丞見狀忙喝斥道:“胡鬧!縣裏給他們發米,就是為了讓他們安心讀書!竟然敢不過來了!去!快些叫回來!”

他是知道的,這些縣學生有些是各家財主的兒孫,不少人在縣城裏住著,占著一個名額,學業卻不算很好,整日裏吃喝玩樂的不在少數。還有兩、三個人在府城裏住著玩呢。

祝纓看了他一眼,縣丞心道:你有什麽招盡管朝刺史大人使吧,你倆什麽時候有一個認輸了,咱們也就安生了!

祝纓卻又沒有再朝著魯刺史叫板的意思,反而是縣衙的大鼓被人敲響了!

…………

衙前的大鼓很久沒有響過了,發出沉悶聲音的時候把縣丞給驚了一嚇!

他和主簿正在前衙裝模作樣的核賬,縣令大人則在後衙裏不知道幹些什麽。自打縣令突然口吐方言將他們嚇了一跳之後,除了查出兩個殺人兇手,就再也沒有什麽驚人之舉了。縣丞和主簿漸漸放松了警惕。

這一通鼓,又將二人驚了起來。

祝纓在後衙聽到了鼓身,被激動的張仙姑和祝大一左一右地圍著,問:“要斷案子嗎?”

祝纓道:“是啊。”

兩人都想開開眼,張仙姑道:“咱們就在屏風後面,不吱聲,就看看。”

祝纓看了看父母的樣子,道:“不支聲?”

“嗯!”兩人用力地點頭。

“行。”

祝纓穿戴整齊,往前衙去,衙役們很久沒有這樣正式的升堂了——沒個正式的縣令坐衙,怎麽升堂?

他們雁翅一樣的站好,祝纓看他們臉上的表情仿佛有點奇怪。再看下面,卻是一個三十來歲的婦人跪在下面,雙手托著一張狀紙。

祝纓問道:“堂下所跪何人?所告何了?”

縣丞、主簿都急匆匆地跟了過來,一看堂下就猜著了幾分,縣丞上前,低聲道:“大人,此事下官知道。”

“哦?”祝纓示意小吳把狀紙取了來。

縣丞道:“是兩家毆鬥,多少年了,扯了不清的官司。”

再看狀紙,寫的與縣丞說的也差不多。這女子姓方,嫁到了常家,被稱為方寡婦,又或者常寡婦。常氏與雷氏是相鄰的兩個村子,常寡婦告的就是雷家村的大戶。兩村確實是有些宿怨。

縣丞道:“常家打不過雷家,這才來的……”

祝纓發簽拿人:“將雷保拘了來!”

常寡婦磕了一個頭:“謝大人為小婦人做主。”

雷保家也不能說沒有勢力,常寡婦也有點聲勢,祝纓點了常寡婦的同鄉去捉拿雷保。

縣丞低聲道:“兩村械鬥本就難辦,不知大人要如何斷呢?”

祝纓道:“雷保帶人打出人命了,殺人當然要償命。”

“可是,常家村也不是沒有殺傷過雷家村,這寡婦也不是省油的燈。大人,一個寡婦能有今天,也是有心機的。她這是械鬥打不過了,才想借刀殺人。雷保未必就如她所言之窮兇極惡。”縣丞小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