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父老

縣丞和主簿近來日子不太好過!

不管是誰,換了個頂頭上司日子都不會太舒坦,尤其在前任上司是個撒手掌櫃的情況下。他們背後說的都是心裏話,隱形的上司才是個好上司,出現在他們面前又不能奮力為他們爭個前程的上司,還不如沒有!

這不,新上司來了,他們的麻煩也就來了!

朝廷制度,本地人不得在本地為官,兩人都不是本縣人,但都是本州之人,離家不算太遙遠卻也不太近。地理上的距離也正如他們的身份,不遠不近,有點小尷尬。夾在刺史與縣令中間,既有自己的小心思,又不得不顧忌這二人。

兩人在驛站遇到祝纓的時候,隱約覺得祝纓有點不太一樣,因為沒有任何的證據並不敢對魯刺史講。沒個痕跡就敢說出去,到時候魯刺史興興頭頭地去找事兒,一旦不如意,他倆豈不是要被架在火上烤了?

他們兩個在州城裏被魯刺史好一通盤問,問的都是祝纓在福祿縣裏的事情。

兩人離開福祿縣的時候,祝纓還什麽事都沒開始幹呢。如果不捕風捉影地說驛站的事兒,兩人縱使“據實以告”也只能告訴魯刺史:“我們縣令大人什麽事都沒幹,就在衙門裏安家。買了些家具,都是便宜貨。吃的也與咱們不同,倒不挑剔。老封翁有二兩燒酒就夠了,老封君也不要什麽山珍海味。”

再問,也就是“縣令不通地方的方言,也不認識本地的士紳,整日裏騎馬攜笛,漫遊山野。”繼續逼問,頂多再擠出一句“生活儉仆,老封翁與老封君也語言不通,鎮日裏平淡度日”。

當時的祝纓也不過問案子也不過問租賦,連他們預料中的“拜訪三老五更”“抓權”都沒有一丁點兒的跡象。“縣令大人與縣裏鄉人言語不通,並無法串連”。

兩人沒將自己對祝纓的些許猜測講給魯刺史聽,因此倒挨了魯刺史一通好罵:“要你們何用?”又暗示他們:祝縣令新來,人又年輕,不諳庶務,讓他們看緊點縣裏的事。

他們也不傻,兩人在刺史府裝了三天的孫子,就是不接魯刺史的話。

不是他們愚蠢看不懂刺史的意思,而是漸漸品出這其中的味兒不對來了。一個尋常的年輕縣令,用得著刺史這麽費心嗎?既然魯刺史拿祝縣令也沒辦法,還要他們沖鋒陷陣,可見祝縣令也不是盞省油的燈。縣丞與主簿警覺了起來。祝縣令是他們的頂頭上司,眼看也不是什麽善茬,就這麽投了魯刺史,就為了與縣令唱對台戲?魯刺史不給點實在的,縣丞與主簿也是不想為魯刺史扛這個雷的。

一個刺史是不可能盯著福祿縣不放的,可是一個縣令,他就只有一個縣,也就只好問他們這些下屬身上要排場,到時候可就麻煩了。

兩人死扛著從刺史府出來,現在只想給自己磕頭——咱可真是太明智了!

這個新縣令是真的狗!

“這也太奸詐了!兩個都奸猾似鬼!”主簿對縣丞說。

縣丞道:“刺史大人也沒許咱們什麽,福祿縣真出了什麽事兒,縣令大人逃不了幹系,你我一個縣丞一個主簿,能逃得了?縣令有京中的貴人撐腰,咱們可沒有!還好,咱們並沒有對刺史大人交實底,也沒有與這位縣令大人作對。”

兩人從州城回到了縣裏就兜頭挨了一悶棒,卻又很快找準了自己的路——先看看。

他們兩人又密議了一陣兒,主簿道:“瞧見了沒?”

縣丞笑道:“是呢。”

兩個老鬼在這福祿縣裏呆了快十年了,很快就看出了問題之所在——祝纓在外面巡了一旬的時間,調解了無數的糾紛,卻全都是些雞毛蒜皮。闔縣十三鄉,走了三分之一了,一樁大案都沒有?哄鬼呢?

可見縣中“百姓”也是持著觀望的態度的。

主簿道:“讓他們倆鬧去,同歸於盡最好,把好好一個福祿縣留下來,我們自在快活。”

你們神仙打架,幹我縣丞、主簿何事?

祝縣令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他還比魯刺史年輕!成,你們對著幹吧!

縣丞道:“你怎麽這麽魯莽了?什麽叫同歸於盡?朝廷能不再派人來嗎?”

主簿道:“老兄,既然都是上司,咱們操的什麽心呢?且看他們的笑話去!”

縣丞道:“咱們從今往後,少說話!”

“那就看著了?”

“縣令要是懂事兒就幫幫縣令。有的是旁人比咱們著急!縣令要幹什麽事兒,不也得從縣裏開始嗎?總要用到咱們的。刺史往咱們縣又來過幾回呢?”

兩人商議好了,就抱著手等著看祝纓下一步會怎麽辦。

…………—

孰料祝纓接下來換了一班衙役,依舊是往十裏八鄉的巡視,並不找他們的麻煩。

一路下來成功地讓整個福祿縣知道了有她這麽一個縣令在,且縣令還樂意管事。祝纓自己也知道了一些之前紙上並沒有寫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