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父老(第2/6頁)

福祿縣是個有趣的地方,它的轄區有著非常靈活的範圍。賬面上的十三鄉,是縣衙該管的,事實上它於十三鄉外尚有一大片比這十三鄉加起來還要大的面積,也籠統算進十三鄉裏,實際上縣裏根本管不著這裏。這裏是無數獠人世代的居所。“無數”並不是個約數,而是非常寫實的,因為獠人已經很久不向朝廷報數了。

居住在這裏的獠人又不算是歸屬福祿縣的,人家在隔壁縣、隔壁府、隔壁州甚至沒畫進輿圖的地方還有勢力。

祝纓也不著急,一路雞毛蒜皮地過去。又將縣中大族、各鄉大戶的情況也做了個粗略的了解,修正了一下之前的認知,對治理福祿縣有了更具體的規劃。

祝大、張仙姑則漸漸地表現出些許不適。

縣城必是一縣比較宜居之所在,兩人自從到了縣衙住得還算舒服。第一班巡視的時候,祝纓走得並不算遠,他們只是吃住不如先前,心情還不錯。第二班巡視的時候,兩走得遠了些,那裏有深山密林,瘴氣毒蟲,人就開始出現病痛了。

第二班巡視,上了年紀的兩人身體開始不舒服。幸虧帶了個花姐給把脈,又配了些散劑煎了吃,兩的漸身刺癢,腸胃有些不適,勉強撐住了。

第三班要走的地方更遠,祝纓不敢大意,將他們留在了縣衙。張仙姑很擔心祝纓:“那你可怎麽辦呢?”

祝纓道:“沒事兒,我自己心裏有數,就十天嘛!大姐也留下來陪你們,等我,十天之後一準兒回來。”

張仙姑沒奈何,只能擔心地送祝纓走,又恨自己身子骨不爭氣,竟不能陪女兒。叫她更生氣的是,回到縣衙之後,她身上的小紅疹子、上吐下瀉竟然奇跡般地恢復了!花姐就斷定張仙姑是水土不服,不宜往鄉下再走。祝大還想跟女兒出巡,花姐給他把了一把脈,道:“幹爹,你也還是留下的好。”

花姐自己身體還撐得住,自告奮勇地要跟祝纓同行。巡察全縣的事情是不能耽擱的,祝大和張仙姑都發誓:“一定在衙裏好好的修養。”祝纓才帶著花姐第三次離開了縣衙。

不出所料,這一次十來天也都是種種雞毛蒜皮。

最憨厚的曹昌也看出不對勁來了,他對祝纓道:“三郎,這底下是不是有什麽不對勁?”

祝纓問道:“怎麽?”

曹昌故意避開了自家姐姐、姐夫的事兒,就單說自己的生活經驗。除了兄弟爭產之外,兩家鄰居因為蓋房的事都能打個頭皮血流呢。祝纓在京城置辦的新房,就是因為鄰居毆鬥出了人命才賤賣的地皮。

這樣的事情,在各州府縣鄉裏都不罕見。如果做一個統計的話,就會發現它堪稱鄉間矛盾的一大誘因。有誘因,接著就是大打出手。

連這種事情都沒人跟祝纓告狀,曹昌道:“您這麽辛苦,他們這是不是瞧不起您呢?”

他們都希望祝纓能夠早日顯出個威風來。

祝纓道:“無妨,慢慢來。”

她的關注點並不在案子的大小,而在要求她斷案的人上。差不多一個月的走訪,頭幾天一切正常。從第十二天起,她就遇著了問題——這個莊子的人,在她所知的戶籍薄子上並沒有記載!

隱戶。

她不照著地圖、戶籍記載的位置走,而是遇到了路就走下去。遇到了沒有在冊的村莊也假裝不知道,也不讓祁泰當場就去查戶籍、田地的籍冊,裝成沒事人一樣,還是斷著這個村子裏的雞毛蒜皮。將一位老寡婦被人偷走的半甕私房錢從村中無賴的家中找到了,錢已賭輸了大半,甕倒還在。

這無賴半夜從寡婦家的草房的墻上掏了個洞,將瓦甕從房裏扒拉了出來,一路滾著瓦甕回了自己的家。

說來慚愧,這鬼地方真是“民風淳樸”,無賴一路推著瓦甕滾回自己的家,都不帶打掃路上瓦甕壓出的痕跡的!憨厚得讓祝纓都不好意思了,祝纓順著那條壓痕一路找到了無賴家,也沒費什麽功夫。

還遇著了個殺人的案子,也是殺完人連兇器都不曾銷毀,被她從屋後起出來的。

祝纓不動聲色,凡遇到隱戶相關的村落都當成不知道,還是依舊斷案子,只在暗中套話,道:“你們的生計著實艱難,寡婦失業,你的賦稅該免的,誰收你稅的?”

福祿縣的戶籍、田畝等數字都在她的心裏,村落之分布她也都有數,粗略也估算出了一些隱戶的數量。

一個月過去了,祝纓打道回府,於縣衙外張貼了告示:福祿縣有縣令了,縣令開始理事!凡有事,都要到縣衙來辦,縣令自會為你主持正義。

告示貼出,祝纓也不等在衙門裏,而是去了縣學。

…………——

作為一個名義上的上縣,福祿縣有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這些人都有縣衙俸祿或者補貼。然而縣衙的公廨田已經好些年不歸縣令大人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