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心眼(第5/7頁)

縣丞、主簿思索著接下來如何行事,他們那不懂事又不讓人省心的上司,則回到了福祿縣。

…………

張仙姑和祝大兩個在衙門裏憋得有點狠了。

張仙姑比祝大年輕些,覺得自己應該比祝大更能適應,她跑出縣衙到街上找個鋪子也想跟人話家常。這在京城是很習慣的,京城別的沒有,官兒就特別多,張仙姑這老封君的架子就總也端不起來。

到了小地方,人人都敬她,人人都與她語言不通,她到哪兒,就身邊三尺都是空地。

張仙姑出去一天就又回來了,再不提上街的事兒了。

祝纓和花姐回來後,張仙姑可算找著說話的人了,連問:“怎麽樣啊?刺史大人好不好相處?”等等。

祝纓道:“還行。悶壞了吧?收拾收拾,明天開始咱們下鄉轉轉去。”

張仙姑道:“好好,我陪你一同去。刺史大人有什麽令下來了嗎?”

“是我自己有事要做。”

“也行也行。”祝大搶著說,他也悶壞了。

祝纓道:“小吳,去告訴外面,明天一早,我要見到衙役們列隊!”

小吳道:“是。”

他的方言進展也不太快,不過連比帶劃的還算能交流。他跑出去找人一說,衙役們弄了半天才弄明白他說什麽,還以為聽錯了,都問:“大人要下鄉?”問了好久才確認,新縣令要出夭蛾子了!

可是縣丞和主簿又都不在,他們也不太敢公然抗命,私下裏說:“怎麽這麽巧?是不是出什麽事兒了?一個見了刺史回來,另兩個又去見刺史,回來就有這道令……”

嘰喳半天他們還是決定第二天列個隊,看看小縣令要作什麽夭。

後衙那裏,祝家人就忙了,張仙姑和花姐得坐個車,還得攜帶些衣服、鋪蓋之類。祝大又覺得下鄉吃的肯定沒縣衙好,要帶點酒食。

忙到天黑,一家人才停下手來。祝纓和花姐這才把見魯刺史的事兒跟老兩口說了。

老兩口先問:“光棍不吃眼前虧。刺史那麽大的官兒,這麽頂撞,不會有事兒吧?”

祝纓道:“這一回不給他拒了,下回還有更多的麻煩事呢!”

花姐道:“幹爹幹娘只管想一想,當年在朱家村,是咱們不夠客氣嗎?”

兩人再三跟祝纓確認了,“吃虧沒個完,不如翻臉”。張仙姑就罵:“哪怕在京裏,鄭大人、王大人他們也都要好言好語好好講理呢!”

祝大也叉著腰,胡亂指著一個他認為的州城的方向開了腔:“撅著個腚,叫人上趕著去擦?去舔?還舔得感恩戴德?上趕著舔的那是狗!”

兩人罵完了才去睡覺。

第二天一早,衙役都齊聚在了衙門前,等著祝纓訓話。

他們的隊伍只能勉強算個整齊的,本縣已經幾年沒有正經這麽列過隊了。祝纓出來一開口就是他們聽不懂的官話:“分作三班,一班在家,一班隨我出巡,一班輪休。”

祝大等人聽不懂方言,這些衙役也聽不懂官話。祝纓到了福祿縣這些天也沒有為難他們,他們也不是很想跟這位縣令大人叫板,甚至想在合適的時候給縣令鼓個掌。無奈沒人領頭,不知道縣令這訓話結束了沒有,找不到這合適的節拍來捧場。

祝纓也不想他們繼續迷惑,突然改用了方言又將剛才的話說了一遍。

衙役們仿佛在背上被人抽了一鞭子,原本勉強整齊的隊列一抖,瞬間幾乎站成了幾條直線,整個兒看上去又像個長方的隊列了。

祝纓接著用方言說:“行了,分班吧。”

縣丞、主簿都不在,怎麽分呢?誰指揮呢?是平分還是怎麽的?又是一陣攘亂。

祝纓道:“肅靜。我點名的出列,第一班:童立、童生、童波……”

她挨個人點名,衙役們開始喘不過氣來。他們有名冊,縣令知道他們的名字這不稀奇,但是縣令點名的時候,目光是隨著名字確切地看到每個人的!幾十號人,她一一識得。

這還不算,有心人會發現,她安排的三班也很有講究,老少搭配,連高矮胖瘦看起來都比較整齊。

衙役們什麽話也不敢說,聽著祝纓分派了任務,第一班跟她走,第二班看縣衙,第三班回家休息。十日後,她帶第一班回來,第一班休息,第二班跟她繼續巡遊縣境,第三班看守縣衙。

祝纓平和地問:“聽明白了嗎?”

“是。”

連最碎嘴的衙役也不敢戲笑問她老人家居然會說方言,是不是同鄉、是不是跟他們開玩笑了。

別說他們了,祝纓親娘也不知道她已經會說些當地方言了。老兩口看女兒遊刃有余就高興,哪怕他們聽不懂祝纓說了什麽,也歡欣鼓舞地跟著女兒下鄉去了。

…………

祝纓騎馬,張仙姑和花姐坐著車跟在後面,祝大坐在車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