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心眼(第3/7頁)

祝纓道:“讓她們去領回屍首安葬,別的什麽都不要幹。”

“咦?”

祝纓看著這個命運多舛的姑娘,很平靜地說:“就是我親娘也不能代我答允什麽。”

她慢慢走回驛站,花姐正在等她。祝纓見花姐臉上有些焦急的樣子,問道:“怎麽了?”

花姐低聲道:“京城藍大監那裏的家奴來過了,問珠子的事兒。沒等到你,氣咻咻地就走了。”

祝纓一聲冷笑。

花姐道:“怎麽樣?”

祝纓道:“弄不了藍興我還弄不了他們麽?那個奴才也不是什麽好人,帶著的那兩個打手,你道是什麽人?當年王相公做京兆,京兆的地痞無賴跑了一些,他們就是那跑的。如今王相公不管京兆府了,他們就又回來了,能幹出什麽好事來?”

“那……”

祝纓道:“沒事兒,我自有辦法。”

她也不去再找魯刺史,也不去管什麽藍興的家人,把珍珠交給花姐,讓她找人去做成粉。自己又寫了封信給鄭熹,寫了魯刺史的半年會,以及招呼她去給藍家找珠子。

信的末尾口氣很平淡地問:是藍興瘋了還是藍興的奴才瘋了。還是他們都很正常,是自己“不懂事”,應該把魯刺史當成藍興的代言人?藍興有什麽事兒,直接叫魯刺史給她下令就成的?這是珠子,還是趙高手的那頭鹿?

她一句也沒有評斷低價強“買”珠子的事兒,只輕描淡寫地寫了藍家家奴給賣珠人的價格,以及賣珠人悲憤自殺,珠市上都知道了這件事兒。絕口不提什麽閹宦驕橫、什麽國家法度。

隨信又附了些珍珠粉和自己買的大珠過去。

如果鄭熹回信讓她看顧藍興的面子,凡沾了“藍”字兒的,哪怕是魯刺史的話,她也得忍氣吞聲地照辦,那她也就照辦。頂多提醒一下王雲鶴,藍興那兒招了幾個十年前就該當街打死的無賴打手。順捎把魯刺史治下的案子再整理整理,寫封信送給左丞。

第二天,她早早地起來,讓小吳去送一封信給小江。信上寫的是,讓賣珠人的家屬不要去跟官府鬧太大,哭著領回屍首就行了,再去客棧裏收拾包袱,順便將客棧房間內的一段竹子取回。竹子剖開,裏面就是珠子了。把珠子帶到驛館裏,找北方口音的客人,越遠越好,才到州城的北方商人最好,盡快出手。然後帶著賣珠人的屍身回家安葬,拿錢給家人治病即可。

藍興的家人要是追索訂金就給他們,反正他們付的訂金本來就少得可憐。

辦完這些,祝纓就在驛站裏坐等,果然等到了小江陪同賣珠人的家屬前往驛站。花姐起初不知祝纓為何說要多等一天才走,看到小江,她低低地驚呼一聲,問祝纓:“她?”

祝纓道:“不必管她。”

…………

小江卻不能不管祝纓。

祝纓離開之後,小江心裏難說是悔是惱,又或者有幾分不解。她留在州城不隨著去福祿縣,本就有一點點自己的小心思。張仙姑對她不能說有惡意,不歡迎的意思也是明擺著的,她也不想去討那個嫌。能聽到一些祝纓的故事就可以了。

在州城住了些日子,卻不見有什麽祝纓幹了大事的消息傳出來。直到賣珠人的事兒鬧得有點大。

魯刺吏彈壓這消息的時候,她已經知道了。她並不喜歡藍興這樣的人,也想幫一幫采珠人的家人。當時也想:他應該會來吧?

祝纓果然來了,卻不料是這麽個結果。

她壓下了情緒,幫著賣珠人家裏看了信,又幫著她們領了屍首,去了客棧,最後一行人到了驛館。讓賣珠人的家人偽稱是要尋一個去海邊收珠子的商人,好一同回鄉。代她們辦妥了這些事,小江便不再與賣珠人一家同行,送走賣珠人家,自己坐在驛館外面的台階上發了一陣兒呆。

突然,她站了起來!

祝纓的馬是極有辨識度的,將全天下的馬都攏到一起,這匹馬也得算是上等的。

小江對小黑丫頭說:“小丫,收拾行李,咱們跟著他一道走!”

小黑丫頭正在為她難過呢,吃驚地問:“他?走?去哪兒?”

“福祿縣。”

“真、真要過去呀?”

小江道:“當然。”

祝纓啟程的時候,身後就跟了一輛車,又不遠不近地綴著了。

小江和小黑丫頭還坐在車轅上,心想:你來問我,我也有話回你。

哪知祝纓根本不問她。

這天晚上,大家同在一座驛站裏宿下,小江還是同小黑丫頭住在間。此時花姐才發現了她們,花姐很吃驚,她知道張仙姑的態度。晚飯後,花姐找到了祝纓,問道:“她們,怎麽回事兒?”

祝纓道:“犟上了吧。”

“你把話說清楚。”

祝纓見花姐一點開玩笑的意思也沒有,只得說了賣珠人的事兒,道:“幫忙我是願意的,但這事兒絕不能傳揚出去,否則不好收場。我駁了她的面子,她大概就是這麽犟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