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可行(第2/8頁)

施相道:“好吧。”

畢竟是個從九品的官位,也不是大事兒,施相也就沒太放在心上。至於獄卒的事,他們倆都默契地忽視了,小吏,就更加不算事兒了,那是捎帶的。

次日,由於已經知會過了相關的人員,各部都指派了相關人員來。從九品的官位,女性,雖然理由還算正當,也不值當各部大人們專門把它放在第一位的。各部派了郎中來,倒是被陳相接見了,陳相勉勵了他們幾句,說:“你們就在這裏議一議,出一個章程出來。”

說完,他就讓人把這些人放一個屋裏去,他也不主持這個事兒——事太小了。

哪知這群郎中根本沒有議出個結果來。外面看著一句話,“禮部議禮”,那可不是一個站班的位次的問題了。從九品的品級待遇那是有的,如果你是個女性,那麽跟男性一起站班,是不是不妥?再有,一個男性官員,是可以封妻蔭子追贈父母的,女人當官,怎麽算?這涉及禮儀大事了!

專管這個的事的人想得就細:“雖說男女大防,總不能獄裏的大防有了,朝上的反而沒有了吧?還有,她的官服怎麽弄?”

吏部手裏反而簡單,他倒不用考試性別問題,他考慮的是:“給大理寺添這些人,別處會不會有想法?”

討論了一整天,竟然沒能有一個結論出來。大家的態度是出奇的一致:有道理,但不多,荒唐但又不是完全荒唐。如果拒絕呢,又沒有別的辦法可以給丞相一個替代的方案。陳相要的是“章程”。

其實陳相沒有一定要辦成這件事,祝纓的面子也沒有這麽大,陳相是看皇帝沒有拒絕而鄭熹這個大理寺主官沒有反對。這群郎中想得就多了!

中午各回各處吃午飯,吃飯的時候就把這事兒傳出去了,到了下午繼續議,仍然是一個兩可之間。但是消息,卻是慢慢地散了出去了。

快要落衙了,陳、施二人辦完了大事,想起來還有這麽一件,一問,還沒個結果。施相就說:“瞧瞧,難住了。要是一開始,說個行,或者不行,這會兒早出結論了。就怕黏黏乎乎。”

陳相道:“那你說?”

施相道:“我不說。”

他又不說了!

這一天皇帝沒問,這事也就暫時放下了。

第三天,只一上午這事兒就又傳遠了一些。太常先就知道了,楊六郎一早就跑過來跟大理寺聊這個事兒,攔著祝纓問:“三郎,你怎麽想著這個的?嘿嘿!”

祝纓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嘿什麽呀?這不是應該的嗎?”

因為是她在管著大理寺,大理寺的人看她辦事周到,她提出的這個,許多人都在想:只是不知道要裁掉哪個?獄丞獄卒更是不安。

老黃又被大理寺內的吏們給推出來,悄悄地問祝纓:“您要裁了男人添女人?”

祝纓道:“裁什麽裁?是增設!”

“哦!”那就好!老黃懂了!官兒嘛,誰嫌自己手底下的人多呢?再說了,有女監,那就得有個女牢頭。

老黃一溜煙兒地跑去散播一手消息去了。

各部各司的小官們也議論紛紛,也有說不合適叫女人做官的,但是又都覺得,女囚確實得女牢頭來看。也有說,何必要官呢?點幾個服役女子就可以嘛!不過也都佩服,大理寺這位大管事,確實是心細如塵。

…………

底下聊得火熱,祝纓也算為整個皇城貢獻了一則不大不小的趣聞。

上頭的大人物們反而認了真,竟然驚動到了尚書們。

鐘宜是聽到風聲之後擠進來的,他本來沒太在意,政事堂要議一個小官職的增設,他就派了個郎中去。郎中去了兩天,耽誤了部裏的事兒,他一問才知道議出了麻煩!他二話沒說,自己跑過去了。

鐘宜一到,吏部那裏就得來個差不多身份的人,不能叫個郎中對禮部的尚書。

吏、禮二部來了人,刑部也聽到了消息,刑部也管案子呢!

連太倉等處都派了人來。因為這新增的東西,不但涉及到了官制,它還涉及到了俸祿,那太倉也要摻一腳。還有戶部,因為涉及到田產的規定。

大理寺這邊,鄭熹也就順理成章往政事堂去“看看”。

最後連禦史台都派了人來,因為禦史台有個“台獄”有時候也要抓人關起來,絕大部分時候是男犯,偶爾也有女犯。雖然“台獄”只是一個稱呼,禦史台目前沒有自己的大獄,因為他們主職是彈劾,遇有特別大的、皇帝要求他們參與的案子,他們才會參與。一般這樣的案子都是三法司一道審,三法司裏包括大理寺,所以“台獄”在絕大部分時間裏其實就是大理寺的大牢!

但是!這跟禦史台也有關系呀!那必須得過來說一說。再者,此事也幹系物議,禦史台那是有責任過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