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報應(第2/3頁)

祝三默默聽著,也不說話。於大娘子給侄兒上完藥,嗔道:“快別說嘴了,說說,眼下怎麽辦?”

於平道:“姑媽要是不放心,就雇車跟我到州府去。我傷成這樣,哪怕欽差放了我,我也不方便挪動,養傷的時候身邊得有親人幫我一把。到了欽差那裏,我自有話說。這些事兒,沒有上峰用印,哪是我一個書吏能辦成的呢?嘿嘿!三郎,家裏都是婦道人家,你多上上心。”

祝三道:“放心。”

於平還有閑心問他:“你的話怎麽少了?那天在朱家村,你話又多又有道理呢,一套一套的。怎麽?被這大牢嚇著了?那可不成!等我回來,還想給你也在衙門裏謀一差使,著你領一份錢米,也算有個生計。”

“好。”

於平道:“姑媽,你這女婿怎麽這麽靦腆的?”

於大娘子道:“你少說兩句吧!自己的事兒先了結了再說他!”

於平毫不在乎地道:“那有什麽?”又問祝三為什麽當時話多、現在話少。

“說話要費力氣的,當時因為有事要辦,才多說的。”

惹得於平笑了起來。

於大娘子道:“你少發癲,我這就去辦了,你有什麽話要帶給你娘子麽?”

“不用啦!等我回來再與她算賬!我這兒有枚私印,姑媽拿著去城東老董家,我在他那裏有一注銀錢,姑媽取了來用。”

於大娘子道:“也好,上州府手頭寬裕些總是好的。還有一件事——報信的人說,欽差拿了你這兄弟的爹,你頭先說不知情,究竟怎麽回事?”

於平動了動,扯到了背上的傷,疼得呲牙咧嘴:“哎喲,許是,哎喲,文書來得晚,與我岔開了吧!怎麽回事?真的是巫蠱?”

“你不知道?”

“姑媽看我現在這樣兒。”

於大娘子道:“那好吧,你有什麽法子不?”

於平想了一下,說:“勞動欽差的案子怎麽會小?必不止他一個案犯,旁人看他又是外鄉人又沒個戶籍親友的,都推到他頭上、叫他頂缸也未可知!三郎照我這個意思設法說給令尊,叫他千萬別認!再有,三郎也不要貿然與令尊相認,你如今是祝三郎,也不姓朱,戶籍文書齊全的,牽連不到你。一旦相認,連你也拿了去,再叫哪個去救令尊?令堂豈不是要無依無靠了?”

祝三道:“好。”

於大娘子道:“你好生將養著,我們去收拾。”

於平又囑咐:“縣令也得去見欽差解釋為何朱神漢沒有戶籍的事哩!我看他多半要押解我們一道走,就在這兩天,姑媽要上州府,就趕快,你們的車跟著他的隊伍,免得路上遇到剪徑強盜。”

於大娘子道:“好!現在辦通關文牒的是誰?去州府投宿客棧要用。”

“張成。”

………………

時間緊急,於大娘子出了牢門就帶祝三先去董家取了錢銀,再去找於平的好友張成拿了一家幾人的過所。於大娘子原來叫個於妙妙,張仙姑的名字大家都不知道,就寫成個張大娘,祝三也終於知道了花姐原來姓許,還有個正式的名字叫許冠群。

於妙妙說:“花姐婦道人家的名字,你知道就行不要宣揚。”

雇了兩輛車和一頭大青騾,順路看了一下於平的家,已貼了封條。祝三一路陪著於妙妙,又去成衣鋪拿了兩套男子衣衫才轉回家裏。

花姐與張仙姑已經將行李包袱收拾妥當,張仙姑母子沒什麽家當,兩個包袱卷兒、兩套鋪蓋就得。花姐卻於鋪蓋外又收拾出了三個大箱子、兩只大竹簍出來。於妙妙分派任務,安排一個長工看家,另一個長工與小丫都陪著她們去州府。

眼下卻派看家的長工:“去縣衙看著,縣令啟程,咱們就跟著走!”

她又分派車輛,祝三騎大青騾,行李、箱籠放在一輛大車上,長工押車,女眷們坐那輛更舒適的馬車。

次日一早,長工來報:“大人他們動身了!”

於妙妙急忙帶著一行人追上了縣令的隊伍,縣令騎馬,身後跟著幾輛囚車,於平也在囚車裏坐著,看著精神倒還不錯。

囚車走得慢,沿途要得在驛站住兩晚,縣中衙差互相有些爭競的關系,在此時卻還都算厚道,縣令歇下了,便無人去管於妙妙又帶著祝三探望於平。花姐收拾的大簍子裏原是帶的一些米面菜蔬肉食之類,問驛館借了火,收拾了一餐極妥貼的飲食拿來給於平吃。

於妙妙又拿出錢來分給押解的差役們,差役們也笑嘻嘻地拿著了,還跟於妙妙問好。於平還有閑心給祝三再講一點衙門裏的行事門道,他說祝三話比初見時少,他的話卻比初見時多很多,說了半夜還不肯停口。於妙妙讓他休息他也不聽,祝三倒聽得津津有味。

一切都很順利,第三天午前一行人就到了州府。眼見縣令帶人進了衙門,祝三才撥轉了牲口同於妙妙一起打聽個大些的客棧投宿,預備稍晚些再去牢裏探望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