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5頁)

這一年的冰災雪災尤其嚴重。

溪口城內的小河徹底凍結,沒有辦法繼續行船。

不幸中的萬幸是——如今辰江以南廣大地區開發不久,境內人口較少,並且相對比較集中。

剛剛移至桃延郡內的北方移民,更是統一居住在官府統修建的“閭”內。

作為首邑的溪口城內建築較為結實,甚至還有糧倉支撐。

相比之下,首邑之外的地區要更值得關注。

一行人本想第二天一大早便出發,前往桃延郡深處遠離辰江的幾縣查看情況。

但無奈於官道被傾倒的樹木堵死,要想出發恐怕還要再等上大半日。

……

女工已經連夜趕工制出了第一批棉衣。

天剛蒙蒙亮時,這批棉衣便被裝車運向城中。

溪口城內另一座學堂內。

無數百姓正攜家帶口地在這裏打著地鋪。

原本只能容納二十余人的教室,撤掉桌案後硬是住進去了五六十名百姓。

擔心打擾到他們休息,江玉珣只在門口遠遠地向內瞄去。

誰知只一眼,他便看出了問題所在。

房間裏面的人實在太多,用來取暖的炭盆也擠在人群之中,看上去非常危險。

江玉珣趕忙轉身小聲提醒道:“梁大人切記,無論屋內有多冷燒炭的時候都要開門窗通風。最近這段時間風也比從前更大,人離開房間之後,定要第一時間將火滅掉以防意外發生。”

“是,大人!”來自桃延當地,名叫“梁志為”的官員立刻點頭,把江玉珣的話記了下來。

溪口城內能燒炭的東西幾乎都集中在這裏,除了最常見的炭盆以外,還有一種名叫“燎爐”的取暖用具。

它由“蓋、釜、罩、爐”四個部分組成,除了取暖以外還能用來燒水做飯。

此時立在學堂另一角的燎爐上便“咕嘟咕嘟”地燒著熱水,爐上的水蒸氣被風吹著散向屋內。

看到這裏,本打算離開此處的江玉珣不由停下腳步。

水蒸氣是向屋內飄的,這便證明燎爐處於房間的上風頭。

江玉珣趕忙再提醒他,“還有這個燎爐也要換個位置放,不能落在上風口。炭火裏的毒氣無色無味,百姓若是中毒很難發現。”說著他便緩步離開了此處。

往年的桃延郡還冷不到用炭火取暖的程度。

當地官員也對“燒炭容易中毒”這件事沒有太大的概念。

聽到此處梁志為不由後怕起來,他趕忙行禮說道:“往後下官每天晚上都會派人定時去屋內檢查。”

說著兩人已經重新走回了雪地中。

江玉珣一邊注意腳下雪地小心保持平衡,一邊與他掰著指頭細細數道:

“中毒後人非常容易頭暈眼花、惡心想吐,再嚴重一點還會胸悶氣短,意識錯亂。檢查時若遇到百姓睡覺不起,定要再仔細觀察情況,絕對不能坐視不理。一會我再將太醫叫來,詳細講述一下症狀與應對的措施。”

古代交通並不發達,大部分人一生都生活在固定的地區。

常常會出現“身邊即世界”情況。

比如說此次從昭都來的眾人,便默認了桃延郡眾人懂得炭盆應該如何使用。

想到這裏,江玉珣不禁有些慶幸。

……還好自己來這裏詳看了一番。

“好!謝江大人提醒!”梁志為立即轉身向江玉珣行了一個大禮,同時忍不住吸了吸鼻子,“若江大人不說,或許真的會有人中毒出事釀成大禍。”說到這裏,他便不由自主地後怕了起來。

梁志為的年紀看上去與莊嶽差不了多少,見他在雪地裏向自己躬身,江玉珣連忙把人扶了起來:“梁大人不必行此大禮,南北氣候有異,我們這次來桃延為的便是此事。”

對面的人笑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輕輕搖頭道:“江大人來,我們心裏也是有了底。”

江玉珣連忙擺手推辭了起來。

梁志為所言並無半點誇張,江玉珣年紀雖輕,但自南巡開始眾人便已對他心服口服。

見他和天子同來桃延,原本慌亂不已的眾人忽像吃了一顆定心丸般平靜了下來。

而他也的確如主心骨一般,支撐著眾人繼續前行。

官道還有一個多時辰才能清理出來。

除了還在處理軍務的應長川外,其余人都選擇在船上短暫休整、回溫。

而江玉珣則帶著幾名玄印監,還有梁志為一道慢慢地朝遠離太守府的地方而去。

他原本只是想看看城內那些垮塌房屋還有沒有修整的可能,但沒想到離開太守府後沒多久,竟見一駕馬車緩緩地駛過了長街。

桃延郡所處地區百姓生活相對艱難。

全郡上下只有零星幾人能夠駕得起馬車。

可眼前這駕馬車不但看上去非常新,拉車的馬體格也極為健碩,與整座溪口城的氣質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