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回 塞北驚聞中原變(上)(第2/3頁)

至此,二十余萬遼軍,只剩得十七八萬了。

於是乎,事情便走到了老曹當初所料的軌道上——“待那廝們在山東碰幾個釘子,自會曉得,他唯一出路,便是打破了大名府,直攻汴梁城!”

十余萬遼軍如今不敢正覷山東,果然孤注一擲西攻大名。

大名府中,主帥童貫自兵敗河間府、撤來此地後,每日只在帥府宴飲作樂,把一應軍務,都交給了河北宣撫使譚稹。

譚稹也不含糊,東拼西湊,硬生生又湊出五萬兵馬,口口聲聲說要死守大名府。

及聞遼兵打山東無果,揮師西來,童貫毫不猶豫,把最後堪稱精銳的萬余人調在手底,令劉延慶、劉光世父子統帥,以姚興、高世宣為先鋒,保著自己先回汴京。

譚稹聞聽童貫走了,指天跺地大罵:“害國家者,即此賊也!我當親面官家,痛斥童貫老賊!”

於是他也走了。

至此,城中大將,只有馬公直、楊可勝,以及十節度中兩員老將,梅展、楊溫。

本來童貫此人,還是肯護短的,馬、楊皆是西軍勇將,如何不帶他同走?

卻是馬公直當面發怒:“大名府乃禦北之雄城,豈有輕舍之理?大帥要去自去,姓馬的願與此城共存,使世人知我西軍,無畏死之士!”

童貫見他不識好歹,大怒而去。

楊可勝卻是偷偷留下來的,找到馬公直說:“長兄、幼弟,俱為國家而死,難道我要偷生獨活?願隨你死戰!”

馬公直安慰道:“可弼未必便死。”

楊可勝搖頭道:“迄今不得消息,多半死於亂軍也。”

“梅大郎”梅展、“攔路虎”楊溫俱是童貫預定好的背鍋俠,雖然滿心忿怒,也自無可奈何。

數日後,遼兵大至,攻城甚急,馬公直等四將各守一面城墻,苦戰三日,不曾告破。

第三日夜間,擔驚受怕數日的留守相公梁中書,終究繃斷了心弦,再不顧許多,點起本部數千兵,夜襲東門,一通亂箭射死了“攔路虎”,放遼兵入城。

遼兵入城,一番大殺,楊可勝、馬公直各自突圍,馬公直仗著一身驚人武藝,撞出重圍,奔山東方向而走。

楊可勝卻是不幸,眼見要突出城門,恰遇見大遼上將兀顏光,兩個就在門前殺做一團。

楊可勝武藝本來也不弱人,只是殺到此刻,麾下都已死絕,兀顏光卻有萬馬千軍,見楊可勝槍法奢遮,一聲招呼,四下裏都圍將上來亂殺,楊可勝如何招架?吃兀顏光一刀劈成兩截。

可憐“鐵槍郎君”,就此為國捐軀。

遼兵這些日子在山東損兵折將,圍攻大名府幾日亦死傷不少,此時入城哪裏有好?趁機便大殺百姓,奸淫擄掠無所不為。

梅展本已殺了出去,見遼兵竟要屠城,大怒之下,匹馬而回,喝道:“且把這老骨頭埋在此地!”

揮動三尖刀一路殺去,先後斬殺百余遼軍,恰遇遼將“女土蝠”俞得成,見這老將威風赫赫,便來交戰。

二將戰了十余合,梅展奮起一刀,劈翻俞得成,卻被俞得成死前一槍,戳瞎戰馬眼睛,那馬負痛亂跳,將強弩之末的梅展顛下馬來,那口三尖刀亦不知跌往何處了。

梅展曉得死期已至,毫不畏懼,抽出腰間寶劍,大呼酣戰,又殺遼兵十余。

眼見搖搖欲墜時,自小巷子中殺出兩條漢子,都生得眉濃眼大,只是一個胖壯些,一個矯健些,矯健那個,鬢邊插著鮮花一朵。

這二人各使一口沉甸甸的鬼頭刀,一刀就是一顆人頭,連殺十余人,搶到梅展身邊,左右攙了就逃。

遼兵們緊追不舍,然而這兩個人,顯然是大名府的地裏鬼,一路穿街過巷,踢門跳瓦,沒多大功夫便撇開遼軍,帶著梅大郎不知所蹤。

大名府乃是北方要塞,軍械糧草堆積如山,遼兵下了此城,當即吃個肥飽,痛快過了幾日,徑自出發,便往開封殺去。

趙官家此前聞聽童貫兵敗,已是吃驚,派人催西路大軍回頭,不料種師道佯裝聽不懂,徑自殺出了雁門關。一開始連場大勝,捷報連連,官家得知倒還歡喜,誰知忽然一日金兵殺來,竟是大敗虧輸。

消息傳到汴京,趙官家聽說天祚帝舉國降金,大敗種師道,又怕又怒,大罵天祚帝丟盡了祖宗臉面,軟骨頭至極,又罵種師道無能,累死三軍。

不出幾日,童貫歸來,隨即便聽得大名府城破,遼兵徑直來搶汴京,嚇得官家從龍椅跌下,磕斷門牙兩顆。連忙召來群臣商議,先把童貫指著大罵,童貫辯解道:“老臣一生戎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豈會臨陣私逃?只因有要事必須面陳禦前,無奈而回,本待說完此事,立刻便去大名府,誰知這般快便失陷?此皆諸將不肯力戰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