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江山如此多嬌(七)(第3/5頁)

【專業的事情讓外行來做,就會導致這樣的荒唐。】

【第一回 ,黃河勝。】

【北宋付出的代價是整個河北變成了一片澤國。《宋史》記載: “溺兵夫,漂芻蒿,不可勝計,水死者數千萬人”。】

北宋

起風了。

歐陽修在庭院中靜靜地佇立,思及往事,無奈沉痛的閉上了眼。

哎!

他有什麽辦法呢?

該勸的都已經勸過了,甚至還打算辭官脅迫,但是沒有用啊!他轉身對好友梅堯臣搖頭道: 晚了,晚了,若是仙畫早點來就好了!

蘇宅

蘇軾停下給弟弟蘇轍寫信的舉動,愣愣的看著仙畫,想到之前的洪災,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最終也只能從心底最深處嘆息一聲。

哎!

他想起弟弟蘇轍的來信,知道他這段時間正在朝堂和王相公爭論是否要再次讓黃河改道,立刻磨起了墨。

他得給弟弟去信一封,讓他務必制止

王相公的瘋狂想法。

這浪費人力物力都好說,但若是讓百姓們受災死難,可就無法彌補了。北宋初年。

趙匡胤目瞪口呆,差點跳了起來,對著天幕破口大罵。

一群蠢貨!做事之前不知道動動腦子嗎?!

這麽大的事情,說做就做嗎?

去實地考察過嗎?有找水利官員認真的計算過嗎?!

趙普也想不到後世居然能幹出這樣的事情來,半響才吐出一口氣,趕緊勸慰: 官家息怒,息怒,現在一切都有可能更改,還來得及。

趙匡胤這才坐了下來,深呼吸幾次,將心中的怒氣壓制了下去。這會兒,他忘記自己剛才被點名批評的那個“守內虛外”了。民間的百姓們更是炸開鍋了。這水可是直接關系到他們的生死!

尤其是六塔河一帶住著的百姓,想到幾十年後的悲慘場面,哭的哭,喊的喊,差點沒鬧出事兒來。

“這群當官的,真是不把咱們當人看呐!”

不錯,這六塔河這麽窄小,怎麽可能過黃河水?

“說不定這堤壩還是讓咱們自個兒修的呢!”

也有理智還在的,連忙道: “諸位也不用太擔心,現在這事情還沒發生呢。朝廷知道會造成這麽嚴重的後果,自然就不會再打六塔河的主意了。

如果他們夠聰明的話。

這才讓民眾的憤怒略微的消散了一些。

【第二次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導。】

【王安石吧,UP主對他也是心情頗為復雜。】

【首先,他肯定是個能臣、名臣,為官清廉,沒有私心,是個理想主義者。他看到了北宋的積年弊病,願意成為革新者。要知道,古代的革新者沒這麽好做的,基本沒幾個好下場。所以,能夠看到王安石的決心,十分讓人佩服。】

【但是,他實在是太理想化了,很多事情想當然,並且性格執拗。認定了的事情絕不更改。】

【就好比,他認定如果黃河能往東走,可以讓北地多出許多良田,也能造福東邊的水利,那他就一定要去做。】

【這次站在他對立面的是蘇軾的兄

弟蘇轍。】六塔河洪災僅幾年。

龍椅之上的皇帝由宋仁宗變成了宋神宗。王安石受到了重用:

“官家,自六塔河決堤之後,黃河分成了兩股,水到之處,災害嚴重,必須要盡快治理,讓百姓安心耕種才是。

宋神宗有些猶豫: “王卿可有什麽見解?”

王安石道: 官家,黃河北流如果不堵住,任由河水彌漫,不管是官田還是私田都極易被淹。臣以為,還是該引導河水向東流才好。既有助於軍事,又有助於農耕。

蘇轍立刻站了出來,大聲反對:

“官家,如今黃河已經穩定,偶有洪災不過是因為沒有修建堤壩,只需在原地修建堤壩即可。若是再讓黃河改道往東流,需征調大量民夫勞役,百姓恐不能負擔!

兩邊爭論不休,宋神宗也無法拿主意。便讓司馬光等去那邊視察再來回話。司馬光去視察了之後,認為可以東流,但是要緩緩圖之,不能那麽急。但王安石卻堅持要急,要快。

宋神宗站在了王安石那邊: 盡快堵上北流吧!讓河水改道東流!王安石深深鞠躬:遵旨!

為了盡快的疏通河道,清理泥沙,他還發明出了一種釘耙,安裝在船後,船只航行的時候挖起河底的沙土。

但黃河每年的泥沙量高達億噸,豈是人力可以挖通的?

【後期,王安石是變法派嘛,革新派和保守派鬥來鬥去,他的工程也遭到了保守派文彥博的阻撓。然後又因為變法的爭執,王安石被罷官了。】

【工程沒修完就半途而廢了。】

【結果,罷官沒過多久,黃河決堤,直接奪了淮河的入海口,淹了四五十個縣,三十萬傾農田。】

【還差點把當時還在徐州做官的蘇軾給淹死了。】放眼望去,一片沼澤,四周全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