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江山如此多嬌(七)(第2/5頁)

扶蘇忍不住嘆一聲: 仙畫既然如此說了,那勢必是黃河給了他們一個難忘的教訓。只可惜塗炭生靈。

西漢的賈讓和東漢的王景,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治黃專家。

仙畫也將這一期投送到了他們的朝代。

兩人都忍不住吸了一口涼氣。賈讓面色驚駭: “居然想要用人力讓黃河改道……”

誰給他們的勇氣?

潘季馴夜宿於黃河邊,聽著耳邊滾滾的水浪之聲,實在是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他是斯文之人,但此刻也忍不住恨恨道: “若非他們亂搞,如今的黃河怎會如此淩亂!”氣煞人也!

【李垂這個看法對嗎?也不能說全錯,因為北宋失去了幽雲十六州,基本上就是以黃河作為天塹來隔絕北方的遼國。】

【所以一聽這個,當時的宋仁宗立刻就慌了。】

【宋仁宗其實算是個不錯的皇帝,宋朝的賢明之君,將大宋治理得還不錯,挺繁華的。但是他可能繼承了他祖上高梁河車神的基因,對著金國總是有些腿軟。】

【你說咱們,聽說漂亮國開始打朝鮮了,那咋搞?節衣縮食開戰唄,把它打回去不就行了。】

【但北宋的皇帝甚至是文武官員們不這樣想啊,他們不加緊軍備,秣兵歷馬,反而想的是,既然如此,那我讓黃河改個道不就行了?】

【根本沒有開戰的意志!】

【所以有人說,北宋的衰亡其實在它繁華的時候就注定了。甚至是從趙匡胤開國時定下“守內虛外”的軍事策略時就注定了。】

……

趙匡胤正在琢磨著這黃河改道,這以後可就是他的子孫要面對的事

情了。誰知道,這一下子就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他茫然的眨眨眼,臉上立刻湧起紅潮,既懼又羞惱:.…這怎麽和他還有關系了?趙普不看他,低頭看著地磚。

杯酒釋兵權的主意就是他給趙匡胤出的。哎呀,這宮中的地磚真好看。

唐朝。

李靖李世民等人自然不知道後世宋朝的政策方略,但大概可以從字面意思上猜一猜。“守內,自然是疆域內部。”蘇定方一琢磨, 這倒也沒錯,虛外卻作何理解?李靖思量片刻,猶豫著道: “可是將對外的防線虛置?”

大唐戰神一下子就覺得這世界上原來也有自己看不懂的軍事策略,百思不得其解: 既然金軍就在一側虎視眈眈,為何要如此布防?

不能理解。

明朝的朱元璋自然知道為什麽。畢竟史書上寫著呢。

為了提防邊疆軍隊和將領坐大,怕他們將來奪權唄。但,這個不行,自己封兒子們為藩王鎮守邊疆也不行。到底要咋樣才行?

郁悶。

【李垂和北宋朝廷犯下大錯的一點是低估了大自然的偉力,心裏沒點數,當時自個兒有啥技術條件不知道啊?以為能靠人力給黃河改道?】

【也不是沒有人反對。比如對水利頗有研究的歐陽修和周沆。】

歐陽修一臉嚴肅,痛陳利害:

官家,黃河為什麽往北邊流?因為北邊的地勢低而東邊的地勢高,這是自然之理。如今想要逆著這道理,讓它改往東流,這是大禹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啊!

你們醒醒吧!

周沆直接道: “官家,諸位,如要讓黃河改道東邊,沿途的濱州、棣州、德州、博州與齊州,向來是富饒之地,也是大宋賦稅來源的重地。萬一出現不妥當,恐怕出現糧荒與錢荒。

【但,對敵軍的恐懼壓倒了一切。從皇帝到朝中大部分人都支持讓黃河改往東流。】

【於是,就開始了歷史上出名荒謬的“三易回河”。】

【可怕的是,當時能夠決定改道方案的都是一些重臣,而不是真正的水利專家、水利官員。有些人甚至可能都沒親自去到那邊看過一眼,純粹紙上談兵。】

三易回河的第一回 由文彥博主導。】

文彥博時任宰相,他對著輿圖信心滿滿:

“官家,您看這六塔河,我們只需要借助六塔河的河道,讓黃河從這兒過,會省時省力許多。也避免讓百姓負擔過重的徭役。

宋仁宗一看,這六塔河好像是離得挺近。

這回站出來反對的還是歐陽修。

歐陽修寫了洋洋灑灑的奏章,講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能走六塔河。

這六塔河寬僅五十步,稱不上大河。想以這樣小小的河道去容納黃河之水,這簡直是可笑至極!臣懇請官家挑選知水利之人,就黃河下遊進行疏導,順應天理,讓它盡快入海。

宋仁宗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文彥博,最後選擇了文彥博。

歐陽修能怎麽辦呢?

只能一聲嘆息!

工程如火如荼的進行。

黃河水湧入到了六塔河的河道,看似一切都很順利。

結果,在當天的晚上,六塔河就決堤了,洪水如脫韁野馬一般從六塔河洶湧而出。【這完全就是很低級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