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江山如此多嬌(七)(第4/5頁)

蘇軾帶著城中百姓提前轉移到了城外的一座高山之上,這才僥幸從洪水中逃脫。周圍的百姓們眼中帶著倉皇、迷茫和絕望的神色。

有人低聲的哭泣起來: “麥子再過一段時間都可以割了……”蘇軾聞言,兩眼泛酸,差點也流下淚來。

“你以有限的才能卻非得要興建這個不可能成的工事,讓無辜的百姓受你的驅使,將他們放在必死之地!浪費的錢財還可以補救,但死了的百姓,卻不能再復生了!”①

【第二回 ,還是黃河勝。】

【這一次的結果比第一次還慘烈,整個蘇北和山東那一片都變成了它的下遊,它想往哪兒流,就往哪兒流,在哪兒入海純粹看它自己的心情,造成了一大片黃泛區。】

蘇北本是淮河的入海口,支流無數。

在地圖上看的時候如同一張密密麻麻的蜘蛛網,復雜但其實很穩定。如今被黃河水肆虐,帶來了大量的泥沙,將淮河的水網堵得嚴嚴實實。淮河的水網,熄火癱瘓了!

【王安石的工程如果建成了,洪水可能還是照舊,但也可能也有所減緩。還是那句話,歷史沒有如果。】

天幕下所有的水利專家們都瞠目結舌。

潘季馴早知這段歷史,他現在來考察黃河就是需要給這段歷史擦屁股,因此憋了半天才恨恨憋出一句:

“胡來!亂搞!”

漢朝。

漢武帝劉徹也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過了片刻之後才反應過來,面上似笑非笑的說了一句: “真乃猛士也!朕不能及!”

他可沒那麽莽!

趙匡胤剛才好不容易平復下來,這會兒又感覺心中的火一下子躥了上來,直沖天靈蓋。他猛地站起身,卻覺得頭腦一片暈眩。

“官家!”趙普和內侍太監趕緊沖了上去。

“快宣太醫!”

趙匡胤揮揮手,嘴巴裏默念: 來得及,來得及,來得及……不然他怕自己又吐血。

趙普倒是惦記著實事: 官家,當務之急,還是得安撫百姓啊。百姓們看了這天幕,還不得炸了?

趙匡胤一驚,趕緊道: “還是愛卿提醒及時。立刻派人去那幾地,安撫百姓,就道朕從未想過讓黃河改道,讓他們安心耕作,不用驚惶。

民間的確是炸了。

尤其是相關地區,這次的範圍可比之前大多了。“反正活不下去了,要我說,不如反了算了!”

這話一說出口,裏正的拐杖

就打了下來,厲聲喝道: “你不要命了!胡亂掰扯什麽!大家聽我說,現在這事情還沒發生,咱們自己先別慌。

縣城中,頗有威望的幾位舉人進士們正在飲宴,聞得此事酒也喝不下了。

不如寫一萬民書,向朝廷請願。此法可行。

洪水一來,可不管你是家貧還是家富,是舉人還是進士,一視同仁。其他朝代的可能沒這麽深的感觸,但依然看得很投入。

良久,很多人才感慨一聲: “看來,這專業的事還是得需要專業的人來做啊!”神宗朝。

王安石臉色蒼白如金紙。

他性格倔強,雖然幹瘦但脊背一向都是挺直的,但現在看來,卻一下子軟了下來,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十幾歲。

他沒想到,這次的改道工程居然會遭遇如此嚴重的後果!

他雖犟,但卻無法無視百姓的受難。

原本想要讓黃河改道,其實也是出於對百姓對大宋有利的初心。或許,的確是他低估了自然的威力。

“父親……”王安石的兒子在背後弱弱道, 工程沒建完,並非是您之錯……王安石道: “也說不定,即使我沒被罷官,工程還是沒建完,洪水就來了。”那麽大的工程,豈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好的?

都有可能。

那,新法呢?

自然要繼續變法!王安石剛硬的回答, 你放心,官家會繼續站在我這邊的。

因為官家和他一樣,都看到了大宋繁華之下日積月累的弊病,再不根治,恐怕就要病入膏肓了。

不過,王安石想起仙畫對自己的評價,又想到蘇軾和歐陽修等人對新法既贊同又不完全贊同的意見。忽然就難得的遲疑了一下。

“新法的細則與執行,召人再來商榷,最好再去底下城池做一些考察。另外,黃河一事,需得我親自前往考察。

“是,父親。”

蘇宅,

蘇轍輕輕的舒了口氣。

還好,還好。仙畫提到了這件事,不然王安石這犟相公真的是誰也不聽,一意孤行。這次,這災禍或許不會再發

生了。

【宋神宗怕了,不搞了,投降認輸了。】

【然後,他兒子宋哲宗一登基,他得收拾這個爛攤子啊。】

【得!又要來一次易河。】

【這次怎麽易?】

【這一次的爭論,長達八年,幾乎將所有的朝臣們都卷了進來。一派想讓黃河繼續往北流,一派還是想改道讓黃河往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