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盤點十大名醫,長壽的秘訣(十七)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即使你們的身體和名聲都已經消亡殆盡了,也不會阻礙《本草綱目》像長江和黃河那樣,萬古流淌!

其嘲諷與輕蔑之情躍然於紙上。

李世民脫口而出:好詩!

其余朝臣們也都紛紛道:的確是好詩。不知道是哪位詩人所作?

有人露出痛心之色:“這麽好的詩,仙畫怎能不放出全首?”

“哎,要是我大唐也能出如此詩人就好了。”

只能說,詩聖的詩的確是具有無窮魅力,一下子太極宮中的眾人甚至都忘記了仙畫還在播放,久久停留在這句詩帶來的意境裏。

而原本想要立刻著手去修改《本草綱目》的李時珍此時則按捺下了焦急的心思,聽完這位葉天士的故事再去也不遲。

… …

【要講葉天士,了解他的成就就必須先提到張仲景和吳有性。】

【張仲景,UP主之前也提過,大家應該也都熟悉了,他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從此成為了中醫們人手一本的寶典。在這本書裏面,他將一切外感引起來的疾病都統稱為“傷寒”。】

【外感大家可以理解為外部的病毒侵襲。】

【但這是一個大範疇,太籠統了,所以張仲景之後的醫學家們也都在這個基礎上做進一步的細化研究。】

在坐堂的大夫,旁邊的架子上放著一本《傷寒雜病論》;在挑燈夜讀的大夫,依然在看《傷寒雜病論》;

在給弟子傳授知識的大夫,依然講的是《傷寒雜病論》。他們穿著不同朝代的服飾,在不同地域的環境中,相同的是都在研究《傷寒雜病論》。

和張仲景差不多朝代的大夫們都在感慨:“這《傷寒雜病論》在後世竟然有這麽大的影響力?”之前仙畫說的時候還不覺得,現在倒是真看出來了,不免有些羨慕。

也有年輕的大夫已經開始在打包行囊,準備前往嶺南找張仲景,希望可以學到《傷寒雜病論》裏的知識。

只有張仲景本人,眉頭深鎖。

他的弟子有些疑惑:師父,為何還如此悶悶不樂?

張仲景緩緩道:“仙畫根據時間的早晚來

排序,我和那葉天士之間隔了差不多千年的時間。可這千年以來,居然還在看《傷寒雜病論》?

若說他不為此感到高興那肯定是假的。

但一細想,怎麽就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呢?

難道這千年的時間竟然白過了不成?就沒有醫生對自己書裏面的觀點提出疑問?就沒有什麽典籍是可以和自己的《傷寒雜病論》相提並論甚至是有所超越的?

弟子也一驚,明白了自家師父的憂慮。

這代表著千年來,在傷寒上的研究,可能就是止步不前啊!正驚疑的時候,仙畫緩緩道——

【元末明初的時候,就有一個醫生叫王履明,就提出來“溫病不得混稱傷寒”,試圖將“溫病”從傷寒這一大類裏剝離出來。】

【到了明朝崇禎十五年,又起大疫了。】

【說句題外話,建安大瘟疫和崇禎大瘟疫,都處於歷史上的小冰河時期,氣候變得異常,整體氣溫越來越冷,所以大概率也會造成病毒的活性變強,存活時間變長。而也因為天氣變冷,糧食收成下降,容易引發各種饑荒,草原上的異族也會因為少糧而大肆進攻中原,引發戰爭。這就是現在很流行的“氣候影響朝代更替”的觀點。】

鵝毛一樣的雪慢慢悠悠的落了下來。

半夜被凍醒的老農顫顫巍巍的起來點了一個火盆,這才終於好受了些。他老伴嘟囔道:“今年下雪是不是早了點?”這幾年都越來越早了。今年感覺尤其冷。

老農有些憂愁的看了一眼外面的田地。只希望這個冬天不要太漫長,影響到明年的春播。而這場雪也影響到了草原上。

牲畜們被凍死,部落裏的老者和剛生下來的小孩都合上了眼睛。

在首領的王帳內,大大的火盆燃起,男人們喝起了酒,這才覺得身上暖和了些。大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部落裏的糧食已經不多了,撐不了多少時候。這幾年的鬼天氣,越來越冷!大汗,必須要想個辦法。

端坐在正中間的男人抽出彎刀,朝向中原的方向,冷冷的道:“去關內!向南走,只有向南走才能活下來!

瘟疫!

饑荒!

這兩個詞的出現讓天幕前的氛圍都變得沉重起來,仿

佛頭頂壓下了兩座大山,陰影濃重。

仙畫投放的朝代,除了提到的主人公所在的時空,其余時空都還算是平穩祥和,老百姓們拍拍胸口,心有余悸:“還好咱們這兒沒瘟疫。”

“可不是嘛。哎,希望朝廷能夠好好的把仙畫裏的醫術學起來。咱們這一代人沒有瘟疫,不代表兒子孫子這一代不會遇到。

而當政者則把注意力放到了“氣候影響朝代更替”的這件事情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