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盤點十大名醫,長壽的秘訣(十七)(第4/6頁)

後來,兩人很愉快的交流了很長一段時間。

劉大夫的確將自己的針灸之術教授給了自己,而他也將自己的一些心得傳授給了劉大夫。

【就這樣,在眾多老師慷慨無私的指點之下,葉天士的醫術越來越高,名氣也越來越大。在他的妙手之下,治好了很多病人。我們現在喉嚨痛經常吃的川貝枇杷膏就出自於葉天士之手。】

一位年輕人下了馬車,顧不得身上的風塵仆仆,匆匆趕到自己母親的病床前:

娘,你的肺弱咳嗽有治了,我從蘇州名醫葉天士那兒討來了一個方子,叫做川貝枇杷膏。可是傳說‘天醫星’的那位葉天士葉大夫?

對!

那趕緊熬來給我試試。

吃了幾天後,老夫人的咳嗽果然減輕了很多,嘆服道:“不愧是‘天醫星',一方就治好了我多年的痼疾。

在她臨終的時候,吩咐自己的兒子:“這川貝枇杷膏,你要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方子的神妙之處,也讓世人能少受些咳嗽之苦。

已成中年的兒子含淚答應:“是。”

鏡頭一轉。

後世流行的某品牌川貝枇杷膏的包裝出現在天幕上,在最底下,赫然寫著“清代名醫葉天士秘方

而天幕前的大夫們紛紛記下:川貝枇杷膏,主治咳嗽。

鹹陽宮中。

夏無且欣喜至極。

陛下這幾天剛好有些咳嗽,或許可以熬一下這川貝枇杷膏試試。只是,下一秒他就犯了難,苦起臉。

這川貝卻又是何物?

哎,看起來不能想著一步登天,還是要先編藥典啊!

嬴政倒也知道他的難處,並不以為忤:這件事情,全權交給你去辦。若有困難,去找……他看了看,最終還是點了扶蘇的名字。這種不涉及到權力核心的醫學範疇的事情,他不介意讓扶蘇多幹點兒,來磨礪磨礪。

【民間傳聞他是“天醫星”下凡。這個說法呢,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認為這是從他的生辰八字裏推算出來的,一個呢則頗為傳奇,認為是龍虎山的張天師親口所說。】

清朝,蘇州。

龍虎山的張天師在當地名流和一些宗教界人士的簇擁下走到了萬年橋。

士紳們熱情的向張天師介紹這橋的來歷,本想一腳踏上去,卻被張天師制止了。士紳不解。張天師露出神秘的微笑,道:“天醫星經過,凡夫俗子須得避讓。”

士紳們驚訝至極。

橋下有一烏蓬小船正晃晃悠悠的經過。

張天師竟躬身,向小船行了一禮。

待這艘小船走後,他才道:“現在可以過橋了。”

有一士紳趕緊吩咐身邊小廝:“快去打聽一下,剛剛那小船上都有誰?”

小廝匆匆而去,半晌之後回來,附在主人耳邊:“那船上坐著的,正是城中葉大夫!”

【這樣的故事也為葉天士蒙上了一層傳奇色彩。我們都知道的古龍,在他一系列的武俠作品裏,《楚留香》、《圓月彎刀》等等,都有提到武林中有一位名醫葉天士,就是來源於此,將這份傳奇寫到了自己的書裏。】

【後來還有人覺得其實張天師的這個故事應該是葉天士自己的揚名手法。他先給張天師治好了病,然後借張天師之口宣揚自己是“天醫星”下凡,博取名聲。】

葉天士發出驚人的咳嗽聲。

他在心中慶幸,還好剛剛沒吃那顆花生,不然現在恐怕就要搶救了。旁邊的弟子和家人們都當做沒聽到仙畫裏說的:

“吃菜,吃菜。”

哎呀,這道菜味道不錯。

葉天士只覺得又尷尬又好笑。

不過,好歹他也是七十歲的人了,什麽場面沒有遇到過,尷尬也不過是一瞬。只有小孫女天真無邪:“爺爺,真的是你自己找的張天師嗎?”葉天士輕咳一聲,一臉正經:“你猜?”

【歷史真相到底是怎麽樣的,現在咱們已經無從知曉。但可以確認的是,葉天士的確是不負“天醫星之名——他繼承了吳有性的思想,並且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的闡述了溫病的主因,還創立了“衛氣營血”的溫病理論,徹底的將溫病從傷寒中剝離開來。】

【溫病學派一舉成為了中醫裏面不可或缺的一大主力學派。】

葉天士帶著弟子泛舟於太湖之上。

弟子趁機向師父請教。

葉天士和緩的聲音在太湖上伴著清風,徐徐傳來:“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②

聊得興起的時候,有人鋪了紙張,取了筆墨開始將他的話語記錄了下來。

【葉天士認為,溫病是“邪從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也就是說,溫邪或者用咱們能理解的詞語來說就是病毒通過呼吸道攝入,然後首先侵犯的就是肺部。】

【這其實和現代醫學裏的一些理論是一致的,有著很先進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