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3/5頁)

是以,臣不建議恢復鄉官制,那樣只會讓鬧事者反倒成為了官人,他們心生輕視,朝廷不但仍然很難收到賦稅,鄉裏間也會更加不穩。

朝廷應該揀選精幹官員重新統計全國田畝、丁口,依照實際情況商定征稅額度,然後派大兵討伐淮北賊。”

張鉊聽完,認真的看了範質一眼,只見他一臉的正氣凜然。

不容易啊!一直有些放不開手腳,不敢得罪人的範質,難得有如此剛的一面。

他這明著是在反對張希崇提議的恢復鄉官制,實際上是在反對張鉊重新在河南之地啟用節度使鎮壓,這可是很得罪人的。

朝議出現了兩個選擇,張希崇建議恢復鄉官制,實際上是希望張鉊穩住李仁恕這般的淮北賊,先與劉知遠決戰,待天下穩定後,再來調整。

範質則認為,此時對淮北賊妥協,就違背了張鉊一直以來的方陣針,妥協了淮北賊,那對於節度使職權不是也要做出妥協?

且等到擊滅劉知遠,鄉裏之間積重難返,到時候來收拾,恐怕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了。

但他們只是提出意見的人,具體的決定權還是在張鉊,一國之君幹的就是這個事。

不過事關重大,張希崇與範質的提議都有其現實的考慮,張鉊一時之間,還真做不了這個決定。

他在群臣中少掃了一眼,很快就看到了曾在楚州主持了均田工作的李谷。

他是從淮南來的,還深入工作過,肯定比張希崇和範質更知道當地的情況。

“惟珍,你自淮南而來,說說你的意見。”張鉊親熱的喊著李谷的字,征求他的意見。

李谷沒有說話,但他能感覺的到,至少有兩道目光,正火辣辣的注視著他。

一道是來自尚書左仆射張希崇,一道必然是來自門下侍郎範質。

若是有的選,他肯定不希望在這個時候表態,這兩人,一個是皇帝的元老重臣。

一個是皇帝的心腹,在皇帝剛進入涼州時,兩人就勾搭上了的。

不過,這會可由不得他,而且還不能讓皇帝看出他有所猶豫。

要知道卸任大軍轉運使以及楚州刺史以來,除了皇帝給他加封的銀青光祿大夫的散官外,可還沒有實任官職呢。

因此李谷以極快的速度出列,然後迅速給出了方案。

“回陛下,以臣在淮南所見,南唐國原淮南的楚州等地,捐稅遠比我淮北徐、沂、宿等州嚴重,但仍然能平穩征稅。

究其願意,正是因為淮北賊乃是南唐主資助的,他們不去淮南,專門禍害淮北。

淮北之地的百姓已經被淮北賊搜刮了一遍。更不知道到底是朝廷說了算?還是李仁恕這位李大官人說了算?

如今聖人剛剛結束大河以南的亂世,民財雖不至於枯竭,但也只有一份,給了淮北賊,就給不了朝廷。

若是此時招安淮北賊,他們的胃口,不知道會有多大!

因此臣建議在淮北繳撫並用,收其跟風景從者,使其迷途知返。重懲李仁恕等核心賊寇,只有徹底擊潰了他們,才能讓他們安分。

而且楚州防禦使張雄,此人就跟李仁恕多有交往,陛下可下旨給張雄,讓他協助剿賊。”

張鉊一聽,對呀,歷史上的淮南白甲兵,張雄不就是大首領嘛,而且李仁恕肯定也是參與之中的,要打李仁恕,張雄定然是第一選擇。

不過呢,李谷也是個滑頭的家夥,說了這麽多,張鉊最想讓他說的是恢復鄉官制還是繼續役職制,那是一點也沒談。

張鉊倒是沒往李谷怕得罪人這方面去想,因為他沒覺得張希崇或者範質,能讓群臣有多少的畏懼。

但他感覺到了李谷的猶豫,於是也就不再提這些,準備找個時間私下召見。

正好此時,皇後曹延禧讓尚食局煮了一些羊肉湯餅,已經親自帶人送了過來,張鉊就順勢宣布朝會結束,招待群臣吃點東西。

這場歷時一個多時辰的小朝會,除了確定要對淮北賊出重拳以外,其實什麽事也沒定下來。

但這就是政治的特殊性,一個政策的出具,肯定是要經過大量商議的,這就叫治大國如烹小鮮。

……

烹完小鮮的張鉊回到內宮,腦海裏還是在盤算著著鄉官制與役職制的得與失,其實張鉊是傾向於鄉官制。

這並不是他不明白役職制的好處,能被後世沿用上千年,甚至共和國都在某些時期一直沿用的制度,絕對有它的可取之處,甚至是大有可取。

但張鉊的內心,卻藏著囊括四方的決心。

他想在有生之年,至少是要將河中、外東北、交趾三塊地盤,給穩定下來,讓他們不管從什麽方面,都屬於中華民族。

哪怕是只能封一堆國過去,最後他們還脫離朝廷形成割據,但張鉊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