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火種(第6/6頁)

有一句名言說,人的一生雖然漫長,但關鍵時刻只有幾步。個人如此,集團、國家同樣如此。能夠在關鍵時刻支持領導者作出關鍵判斷、采取關鍵行動的那種發自內心召喚的歷史自覺,不但是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的必備條件,更為見風使舵者、見利忘義者、投機取巧者所永遠無法獲得。

“文化大革命”時期,造反派給朱德同志扣的帽子是“大黨閥”、“大軍閥”、“黑司令”。朱德同志上天安門進到休息室,休息室內的軍隊高級將領,各大軍區的領導紛紛起立,因為軍隊同志形成了這樣一個習慣,總司令來了全部站起來,是對總司令的崇敬。

當時,朱德同志上天安門,北京一位著名的造反派端坐在沙發上紋絲不動,說:“朱德算什麽總司令,你們給他站起來?”我覺得那個造反派在當年造反的時候,以為真理盡在他手,以為可以呼風喚雨,以為世界都是他的了。經過歷史的淘汰,經過歷史的篩選,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你那造反算什麽?與朱德的地位比較起來,你算什麽?歷史承認朱德同志是一座巍峨的泰山,你只不過是山腳下一抔黃土而已。什麽叫歷史?這就是歷史。什麽叫歷史檢驗?這就是歷史檢驗。

還是“文化大革命”期間,有很多造反派提出要改掉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說不是八一南昌起義建軍,是秋收起義建軍,是三灣改編建軍,所以要求把八一南昌起義的八一建軍節定為九三〇建軍節,就是9月30日,三灣改編那天。

最後還是毛澤東同志一錘定音。毛澤東說建軍節依然是八一,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這一點不能改。毛澤東同志通過肯定八一南昌起義,對朱德同志、周恩來同志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進行了絕對的肯定。

當年的造反派,現在也白發蒼蒼了。那個見總司令不起立的人,白發蒼蒼了也許還不知道,1928年4月,朱、毛井岡山會師時,心情興奮的毛澤東特地換下穿慣的長布衫,找人連夜趕做灰布軍裝,只為能夠穿戴得整整齊齊,會見大名鼎鼎的朱德。

蕭克上將回憶井岡山鬥爭時說,朱德在部隊中有很高的威信,部隊對朱德帶點神秘式的信仰。這種“很高的威信”和“帶點神秘式的信仰”,印證著總司令的地位。它不僅來源於中央軍委一紙簡單的任命,也不僅來源於紅軍將士在軍紀約束下的服從。

共產黨人在最為困難的時刻,在被追殺、被通緝、被“圍剿”環境中鍛造出來的堅定性,是那些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能吃多少碗幹飯的人永遠感悟不出來的。

西方的領導科學認為領導力的形成依賴三大要素。一曰恐懼。什麽叫恐懼?你不好好幹我撤了你,這是恐懼。二曰利益。利益就是你好好幹我提拔你,這就是利益。三曰信仰。恐懼迫使人們服從,利益引導人們服從,信仰的產生是發自內心的。

朱老總在八一南昌起義後形成了領導的核心,樹立了領導的權威。他就是通過自己堅定的信仰驅散了人們內心的失望和恐懼,從而成為這個隊伍當之無愧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