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真人

毛澤東表現的歷史自覺,大量通過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來體現;朱德在革命最困難時期的革命堅定性、堅決性,表現出了他的歷史自覺;周恩來同志的歷史自覺,體現在他對中國共產黨所提供的組織協調。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配合是中國共產黨的萬幸。

他們之所以能成為偉人,是因為他們是真人。說真話,辦真事,行真理,義無反顧地追求心中的理想,而且為了這樣一個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這是他們給我們今天留下的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29.周恩來的歷史自覺在革命中的作用

毛澤東表現的歷史自覺,大量通過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來體現;朱德通過對革命的信心與信仰,尤其在革命最困難時期的革命堅定性、堅決性,堅信革命能夠成功,表現出了他的歷史自覺。那麽,周恩來同志大量的歷史自覺是通過什麽表現的?

是他對中國共產黨所提供的組織協調。

我們經常講周恩來同志是一個很大的謎,他這個人非常大的一個特點是犧牲個人、維護組織,這個特點表現得非常明顯。那麽周恩來同志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尼克松對他有一段評價。尼克松20世紀70年代初訪問中國,多次與毛澤東、周恩來有過接觸。尼克松說:“毛澤東是一團烈火,周恩來是一個控制火勢的人。”這個說法沾點邊,但並不是太貼切。

我自己想了這麽一個比喻:打開一個手電筒去照射的時候,頂多十幾米光線就散了;而要是一束激光,幾公裏之外可能都能燒穿一塊鋼板。激光的能量來源於哪裏?來源於它的高度聚焦。

周恩來在我們黨內大量的組織協調工作的實質就是“高度聚焦”。

首先中國共產黨是由這麽多人組成的一個黨。尤其是黨的領袖集團成員,興趣各異、脾氣各異、愛好各異,各人有不同的觀點,各人有不同的主張。這樣一個環境中,周恩來通過大量的工作,使大家心往一塊兒想,勁往一塊兒使。

周恩來在黨內無人可替代。我在這兒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長征之初,博古同志是中共中央負總責的人,有傳言說他在長征的時候不想帶毛澤東同志走,想把毛澤東同志留在蘇區。其實這個問題今天已經講清楚了,不是博古同志不想帶毛澤東同志走,而是長征之前毛澤東同志給博古同志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上提出來,他自己不想走。這封信毛澤東主要講了這麽幾點:

首先,他與第一、三軍團的領導交換過意見,第一、三軍團的部分領導都同意留下來,和他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

其次,要求紅九軍團留下一個師,這樣毛澤東同志帶著第一、三軍團的少部分領導人和紅九軍團的一個師堅持蘇區鬥爭;

最後,歡迎中央再回來。

當然這裏面有這樣幾層意思:

第一點,毛澤東同志不想和上海來的中央諸位領導同志在一起。因為這些同志從上海一來,很快就把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撤掉了,而且很快中央蘇區反“圍剿”也失敗了。以毛澤東的個性,他不願和這些吃過洋面包的人在一起,覺得有點格格不入,所以他提出來他不走。

第二點,當時叫戰略轉移,不叫長征,誰也不知道離開蘇區後,就一去不回了,走了二萬五千裏都不知道。當時戰略轉移最直接的目標是去湘鄂西與賀龍、蕭克領導的二、六軍團會合。

在這幾個重要的因素之下還有第三點,毛澤東同志對蔣介石要一舉拿下中央蘇區的決心有所低估。

我們可以想,如果毛澤東同志要留在蘇區,後果不堪設想。留在蘇區的瞿秋白同志、賀昌同志、劉伯堅同志都紛紛犧牲了,能活下來的也九死一生。而且長征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參加,那又會是一種怎樣的長征?紅軍還能不能走出來?我們還有沒有遵義會議……

這就是在長征最初的時候,毛澤東表示他留下來不走的原因。

那麽後來怎麽樣?誰勸說了毛澤東同志跟著部隊一起走?

這個人就是周恩來。

30.周恩來與毛澤東改變中國命運的談話

我們上節講到毛澤東同志給中央寫了封信,他要留下來堅持在蘇區鬥爭,歡迎中央再回來。當時中央的總負責人博古,非常年輕,大約28歲,看見這封信以後不知道怎麽辦,便拿著這封信直接去找周恩來,他說:“老毛提出不走,你看怎麽辦?”周恩來迅速看完這封信,跟博古講了一句話:“我去找他談。”

周恩來同志當天騎著馬從中央所在地瑞金趕到了毛澤東同志的住地找他談話,核心就是勸毛澤東同志跟著走。那個談話進行了一晚上,那天晚上周恩來與毛澤東之間談了些什麽,誰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