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歸秦九鼎粟(第2/6頁)

轟轟烈烈的合縱在打下一次打勝仗之後,在戰場上沒有任何失利的前提下就分崩離析。

這對秦國而言是最好的結果,就是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與趙國為敵的廉頗心裏很不是滋味。

我來打仗呢,仗在哪?

別說廉頗,等著立軍功的秦國將士們也很不高興。

當五國聯軍只剩下三國的時候,他們十分高興;當齊國也跑了的時候,他們摩拳擦掌;當趙燕聯軍也一哄而散,他們懵了。

別跑啊!跑了我們軍功怎麽辦?

周赧王更懵。

等等,你們都跑了,洛邑怎麽辦?本王怎麽辦?秦國人的軍隊還沒退呢!

東周時,周王在自己寥寥無幾的直屬土地上進行了最後一次分封。

最初,周考王封其弟於河南地,建立周公國;而後周王又將東西周分立,西周公國的國都是舊國都洛邑,東周公國定都於鞏。

自這次分封後,周王自己就完全沒有土地了,寄居於東周公國。

這時的“東周”“西周”就是指東周國和西周國,不是朝代劃分的“東周”和“西周”。

此次秦王討伐周王室的理由,就是西周公見秦國勢力越來越強盛,感到自己位置不保,暗地裏希望促進新的合縱,共同討伐秦國。所以秦國攻打西周國的國都洛邑,順帶揍周王。

見合縱瓦解,自己危險了,周赧王和西周公卑微地派人送上投降的詔書,希望割據城池,求秦國退兵。

“退屁退!”廉頗怒道,“我兵都帶到洛邑門口了,你讓我退兵?!給我攻城!”

若是尋常秦將,考慮到國內新舊秦王更替朝堂動蕩,說不定真的會緩一手。

但廉頗是趙國大貴族,領兵時自由慣了。他好不容易克服了心理障礙與故國為敵,千裏迢迢來到了洛邑,你讓他無功而返?

廉頗這暴躁脾氣可受不了。

他當即命令以為會退兵的秦國將士進攻,說一切後果他來承擔。

秦國將士們嗷嗷叫著攻入了洛邑,把周赧王和西周公俘虜了。

廉頗圍繞著九鼎轉悠了幾圈:“朱襄那豎子曾經口出狂言,說九鼎空著浪費,既然是代表國家權威的禮器,裏面怎麽能不裝滿粟。我們這次運西周國的糧回鹹陽,就用九鼎裝粟如何?”

廉頗的下屬:“……”他們能說不好嗎?

不過他們確實缺少裝東西的容器,就幹脆做了幾個木蓋子,把搶來的糧食裝到九鼎裏,把蓋子蓋上綁緊,這樣又能運九鼎又能運糧,不用浪費太多空間。

廉頗身為大貴族,非常理解王公貴族的心思。

雖然現在他第一次出征,就沒有詢問王令便擅自做主滅了西周國。但只要把九鼎運回去給秦王當賀禮,秦王就不會拿自己怎樣。

再者自己身為秦王花好幾座城池請回秦國的趙國老將,第一次出征勝利取得戰功,秦王為了影響,也不會怪罪自己。所以廉頗表現得有恃無恐。

他大肆搜刮貴族錢財犒賞將士,鼓舞秦軍士氣,回秦國路上順帶搶了魏國和韓國幾個城池。

西周國和東周國是夾在魏國和韓國中間的彈丸小國。廉頗攻占西周國後,瞅了一眼地圖,覺得秦國的地圖往魏國和韓國中間凸進去了一點,不太好看,於是就把凸進去的“路”修得寬了些。

他見好就收,只各自要了魏國和韓國一個大城池和三四個小城池,說這是魏國和韓國支援周王室的代價。

魏王和韓王聽廉頗要了這幾個城池後就會離開,十分迅速將地圖切給廉頗,希望廉頗立刻走。

於是廉頗出門逛了一圈,基本沒耗費多少兵卒就拿下了西周國和魏國、韓國部分土地,與裝滿了粟的九鼎一同進獻給了秦王。

他回到鹹陽後,把裝滿粟的九鼎往鹹陽宮中一擺,那陣仗,真是風光無兩。

還在生病的白起,看著廉頗的眼神更酸了。

“唉,白起,你怎麽就生病了?這次出戰基本都沒打仗,土地都是對方直接送的,誰領兵都行。”廉頗看見白起酸溜溜的眼神,嘴特別欠道,“我簡直就像是出門撿了一個功勞。”

白起:“……”

老秦王坐在輪椅上,難得出一次門。朱襄推著他圍繞著九鼎轉了好幾圈,老秦王看著裝著滿滿粟的九鼎眼睛都在放光。

九鼎裝滿了粟,不僅寓意著天下的土地盡歸秦國,還寓意著這些土地上糧食豐收。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兆頭了。

廉頗見秦王果然沒有追究他,心情很好,難得與秦王談笑,說了路上一件趣事。

九鼎沉重,廉頗運九鼎時多走水路。

有一日,河上突然刮起大風,把船夫都刮進了水中,船艙中許多戰利品也遭了殃,唯獨九鼎屹立不動。

“這是個好兆頭!”老秦王再次感嘆。

“難道不是因為鼎裏裝滿了糧食太沉嗎?”朱襄實話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