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鹹菜熏香腸(第4/6頁)

他想起了之前在鹹陽的時候,有人傳政兒的謠言,說政兒並非夏同的兒子,而是呂不韋的兒子。呂不韋把懷孕的妻妾送給了夏同。

只是見夏同與嬴小政十分親近,而呂不韋在夏同身邊的影響力被朱襄逐漸取代,怎麽看也不像是嬴小政親父該有的待遇,這個謠言才逐漸平息。

不過李牧懷疑,這謠言平息的背後,秦王恐怕出手了。

因為之後又有嬴小政並非夏同之子,而是朱襄用自己的兒子取代了公子政的傳聞時,秦王殺了不少人,並在殺人的時候說已經給過那些人機會。

對秦王而言,他自己可以去試探朱襄和嬴小政,但關乎未來秦王血脈這種事,絕對不允許別人胡編亂造,降低未來秦王的公信力。

現在楚國這一幕傳言,和當初鹹陽差不多。無論哪個國家,好似謠言就那麽幾樣,但每次都有人上當。

李牧感慨了一會兒,派人潛入楚國,加劇了楚王宮中懷孕女子腹中胎兒是春申君的謠言,並加入了相反的謠言——胎兒確實是楚王的,但楚國宗室想要奪走楚王的位置,故意傳播不實謠言,就等著楚王死後奪走楚王兒子的位置。

李牧派人傳的可是大實話。

只是這大實話傳到楚王耳中後,楚王明知道有這件事,心情仍舊很不好。

他召見春申君道:“為何他們如此囂張?難道他們是在向寡人示威?!”

春申君也疑惑。

這些言論不是他傳出的。他還抱著自己能夠安享晚年的希望,不願意與支撐楚國的大貴族撕破臉面。

春申君認為,只要楚王的兒子能夠正常繼位,有自己的輔佐,一定能坐穩楚王之位,那麽自己未來也就無憂了。所以他只需要等待,不需要與楚國反對他的貴族兵戈相見。

他也以為楚國的大貴族在看到他的“誠意”之後也會收斂,將關於自己的謠言壓下去。

沒想到,謠言先平息了一會兒,突然越演越烈,且還出現了奪位謠言。

能將謠言傳進楚王耳中的,除了楚國自身的大貴族,就只有秦國了。

但現在秦國已經把兵鋒轉向了中原,將原本駐守在南方的大將召回,派了一個剛從趙國前往秦國的年輕小將鎮守,很明顯是沒把楚國當做目標了。

秦國國內楚國外戚占據了高位。他們也沒對楚王遞送任何消息,說明秦王現在確實沒有攻打楚國的意圖。

不是秦王幹的,那就是自己人幹的。

楚國大貴族把要奪位的消息直接遞送到楚王耳中,這是為什麽?總不可能是自己找死?楚王也沒本事把他們殺了。除了他們向楚王示威,還能是什麽!

楚王越想心裏越生氣,生氣之余又驚恐不安:“他們、他們是不是真的想謀反?”

春申君冷靜道:“雖然我們無法鏟除他們,但相應的,他們也沒有能力造反。大王和我同心協力,不用畏懼他們。”

楚王被春申君的冷靜感染,心頭松了口氣。

確實,他們如果真的有本事造反,也不會盯著自己的子嗣,而是自己逼宮了。

春申君又道:“但他們做此事,確實是在挑釁大王,大王可給他們一個教訓。”

楚王立刻道:“春申君請說!”

春申君道:“大王何不直接宴請他們,在宴會中說明對謠言的憂慮,讓他們幫大王解決此事?”

楚王雖平庸,但不蠢笨。他好歹也是當過質子的人,立刻明白了春申君的言下之意。

他召集大貴族,是敲打,也是給他們一個收手的機會。既能表明自己的不滿,也能給他們台階下。

楚王立刻同意,找了個借口宴請各大貴族派人赴宴。

李牧派去的人立刻傳謠言,說楚王憤怒,要將這群赴宴的貴族一網打盡。

大貴族們人心惶惶。

他們在楚王多次表明孩子確實是他自己,立場堅定地支持春申君後,就暫時偃旗息鼓,讓傳謠言的人收手。

接下來他們是否要傳播謠言,就要看楚王什麽時候死,那繼承王位的公子年紀天賦如何,以及春申君什麽時候死了。

如果在楚王和春申君死後,新任楚王不能“服眾”,他們就會繼續傳這個謠言,然後弑君逼宮;如果楚王和春申君運氣好,活得夠長,讓新任楚王能站穩腳跟,他們也會繼續當一位忠誠的臣子。

誰知道,他們收手後,謠言不僅未平息,還傳出了新的謠言,說中了他們的心思。

他們內心十分驚恐不安,以為是春申君改變主意,不再容忍他們,故意傳播謠言,想要害死他們。

當楚王要求他們赴宴的時候,他們正疑神疑鬼,立刻就信了楚王要在宴會上將他們一網打盡的話。

於是他們暗自調動自己封地的軍隊,加固城池,並派人向楚王告罪,說自己身體抱恙,不能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