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鹹菜熏香腸(第3/6頁)

“而且朱襄公認可了我的俠義精神,還總誇我。和阿父你完全不一樣!你總是否定我!”

李二郎在李冰面前還是個熊孩子,叉著腰仰著下巴對李冰頂嘴。

李冰立刻就想下手給李二郎兩下。

這是你對你阿父的態度?!

李冰和兒子再次大吵一架,然後放心地回到了工地上。

早知道朱襄這麽容易就能馴服二郎,他就不該因為面子一直不找朱襄幫忙。

這之後,朱襄繼續指導水稻種植,在官田中擴大水稻種植規模;李冰繼續開山;嬴小政繼續處理其他雜務;李牧則準備練兵了。

李牧雖與朱襄、李冰一同入蜀,但並非只管蜀郡一郡之地的軍官,而是類似於“西南軍區”的總司令官,巴郡、黔中郡的駐兵他也能調動,不受地方官管轄,只是本營駐地和軍屯大頭在蜀郡。

畢竟蜀郡有平原,巴郡少有大塊田地。黔中郡如今仍舊十分混亂,雖已經立郡縣,仍舊處於時刻交戰的狀態。軍區主要駐地就在蜀郡。

秦王在用人的時候,給予臣子的權力和信任十分大。

即便李牧還是個青年將領,但以李牧迎擊匈奴的戰績,和白起、朱襄、廉頗的認可,也讓秦王果斷地任用他為鎮守南方的將軍,並給予他可以尋找戰機自行練兵的權力。

李牧離開鹹陽前,老秦王召見他,告訴他將來若要攻打楚國,定會任用李牧為將軍,鼓勵李牧早日熟悉南方的氣候和地理。

秦國要攻打楚國,運糧運兵都走水路最優。

秦國攻打楚國的兩條水路,一邊是從秦嶺附近的漢水走,這也是秦國攻打楚國的主要路線;一邊是順著長江而下,這是秦王重視蜀郡的原因。

雖然蜀郡與楚國隔著巴郡和黔中郡,但若順著長江而下,這點距離不算什麽。

蜀郡有平原,有鐵礦,糧食產出和鐵器打造都十分優秀,正好適合為攻打楚國屯兵。

由長江順流而下攻打楚國也有弊端,比如長江險峻,而且成都平原的航運條件就目前而言,並不算好。

但秦王是一個很有冒險精神的人。他認為開辟長江航線,對攻打楚越之地十分重要。

李冰的上書能得到朝臣同意,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他改造成都平原水網灌溉後,長江的支流岷江就能直接與成都城連在一起,從成都城就能直接去長江,順流直下楚越。

之後確實如此。

都江堰修成後,成都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航運中轉站。有唐詩曰“門泊東吳萬裏船”,就形容了成都常有長江中下遊的商船來往的盛景。

成都平原的糧食也由長江航道,向秦國統一中原時的南方戰場上不斷輸送,成為秦國統一戰爭後勤最重要的支撐之一。

李牧在朱襄的建議下,不僅練騎兵,還派人研究更強大的戰船,在戰船上安裝床弩,訓練水性好的兵卒駕駛戰船直接從岸上對敵。

這些戰船的裝載能力也更強,運送糧草和兵卒都很有效率。

李牧現在摩拳擦掌,就等著練兵的機會。

恰巧,南蠻不知道發什麽瘋,侵擾蜀郡邊境。李牧就帶著新組建的騎兵去會了一會南蠻,火攻破了對方藤蔓甲,砍了不少人頭回來當軍功,順便征服了幾個部落給秦王納貢。

李牧將部落首領和地圖送給秦王後,秦王大喜,給了李牧更多支持。

李牧嘗到了甜頭,就有點想去楚地晃晃了。

於是,他率領船隊去了黔中郡,以指導軍屯的名義,在黔中郡派人前往楚國,勘察楚國的情況。

楚國如今有春申君,不算太衰弱。但李牧是被離間計害過的人,一眼就看到了楚國有離間計施展的空間。

春申君並非宗室,甚至不是楚國傳統大貴族中的一員。戰國名揚天下的“四公子”,僅有春申君一人並非宗室。

楚國是一個極其“傳統”的國度,上層被大貴族把持,楚王的權力並不大。所以當初吳起才會死得那麽慘,連撲在前任楚王的遺體上,都和楚王的遺體一起被射成了刺猬。

春申君是一個有魄力的人,他雖沒有改革,也為了楚國做了一些實事。

眾所周知,在一個被大貴族瓜分了權力的國家,想要做實事一定會損害大貴族的利益。所以春申君樹立了許多敵人。

雖然楚王信任他,但楚王遲遲沒有子嗣,春申君的未來堪憂。

別說春申君急,愛重春申君的楚王自己也很急,不斷去後宮耕耘。春申君也獻上去許多女子。

終於,春申君獻上去的一位女子懷孕,看似春申君的處境有所好轉。但由楚國大貴族支持的宗室顯然不會這麽容易放棄,現在楚國已經有了那女子所懷的孩子並非楚王之子,而是春申君之子的風聲。

李牧聽到這個傳聞,臉色就很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