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泥土沾穗粒(第3/8頁)

同樣是趙國的將領,李牧每隔幾日就殺馬殺牛以提升士卒士氣。無論是打匈奴還是打秦國,李牧所率領軍隊的士氣總是能碾壓對方。

趙括在糧道被戒斷的時候不思突圍,而是等到四十六天後垂死掙紮;普通士卒互食人肉,他和他身邊的勇士們還能有戰馬騎。從這兩點,現代大部分人都可以說,“我尋思我比他強一點”。

不過若是現代人,面對白起肯定是“能守住就行,我他媽腦子抽了才去和白起打野戰。什麽?不是白起領兵?白起又沒死,他無論是遠程操控還是偷偷跑來,不都是分分鐘的事嗎!”。

正常人不會因為白起沒在前線出現,就當白起已經死了。

雖然不是像宋高宗那樣,拴條狗都行。但現代智商正常人的人確實可以在這件事上吹噓,“我上可能真的沒這麽慘”。

朱襄不知道歷史中長平之戰的細節。但他是這個時代的人,聽到的是這個時代趙括的名聲,所以他很早就發現,趙括確實不能領兵。

他沒有和趙括論戰過,不知道趙括兵法造詣有多高超。趙奢、趙母、藺相如等人認為趙括不能領兵,本也不是針對趙括的兵法造詣。

和後世人以為趙括的“紙上談兵”,是指他讀死書,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作戰情況不同。趙奢和趙母的話非常清楚,趙括的弱點在於“對打仗嚴酷性的輕視”“對麾下將領和普通士卒的輕視”。

趙奢說,戰爭關系無數將士的性命,趙括卻不知道戰爭有多沉重。

趙母說,丈夫打仗的時候將賞賜都分給下屬和普通士卒提升士氣,從當將軍的那一天起就一心為公,再不問家事;趙括當了將軍之後就用下巴看人,把賞賜收到庫房中,天天想著去哪置辦家產。

這樣的將領,他的失敗和兵書、和勇猛、和天時地利有什麽關系?

正如趙母所說,趙括不能領兵,是因為“父子異志,願王勿遣”,

朱襄從藺贄口中聽到過趙括父母對他的評價,也從藺贄口中聽到過趙括如何看不起普通兵卒,雖說是將領卻從來不去兵營,得了賞賜就高調地去置辦田宅,還沒去打仗就一副自己是功臣的模樣。

他對趙括的感觀不可能好。

今日一見,趙括明明厭惡藺贄,看不起朱襄這個平民,還能好好說話,朱襄又對趙括的感觀好上了一些,以為自己能說動趙括。

歷史中趙國糧草夠不夠朱襄不知道,至少這個他當了很短時間農事官的時代,趙軍的糧草是肯定能比已經打了近三年的仗的秦軍強的。只要趙括不輕敵,就算白起來了,秦軍也得退兵。

話說朱襄就不明白了,哪怕不是白起,而是繼續讓王龁領兵,王龁身為有許多戰績的宿將,趙括也不該如此輕視吧?

朱襄懷抱著期望,與趙括論兵。

這一論兵,他就傻眼了。

他總算知道為什麽趙奢論不過趙括了。趙括這哪是論兵啊,那是文明、群星等戰略遊戲玩家指點江山。他的水平,和極少數真的相信給秦始皇一張世界地圖,秦始皇就能占領全球的網友們是一致的。

打仗死了人從哪補?沒關系,我假設有兵源充足。

打仗耗費糧草和兵器從哪補?沒關系,我假設全部後勤都沒問題。

背後是河,那我就背水一戰;敵人背後是河,那一定會士氣潰散跪地求饒。

圍城的時候我方士氣如虹,敵方城墻被我方砸出個口子,雲梯都不用就能進城;守城的時候敵方久攻不下,雲梯被我軍出城的勇士們潑火油燒了。

朱襄說到最後,手肘撐在桌面上,扶著額頭說不出話來。

趙括得意:“我贏了。”

朱襄嘆氣道:“趙君子,你真的認為自己贏了嗎?”

趙括嚴肅道:“你還想繼續論戰?”

朱襄真的很困惑:“趙君子,你是真的以為你可以這樣領兵,還是知道你現在說的話只是理論上可行?”

趙括道:“我說的都是兵書中已經有過的例子,你如果認為不可能,我可以把兵書翻出來給你看。”

朱襄放下手,道:“我們繼續論戰吧。”

趙括信心百倍與朱襄繼續。

朱襄:“我一萬軍隊偷襲你二十萬軍隊,天降隕石砸進了你的軍營中,你軍士氣潰散,被我軍打敗。”

趙括:“?”

朱襄:“我方有一員猛將,提著刀沖進你軍中,一刀將你軍主將梟首。你軍士氣擴散,被我軍打敗。”

趙括:“?”

藺贄牽著嬴小政,一大一小扒門框偷聽。

朱襄:“我方有一神箭手,他藏在高地上,每一箭都能取走你方操縱攻城器械的人。你軍沒有會操縱攻城器械的人,只能退兵。”

趙括:“?”他開始生氣了!

朱襄:“你軍雖然有馬有戰車,但我方民心所向,別說普通士卒悍不畏死抱著你的馬蹄和戰車車輪願意與你軍同歸於盡,連老弱婦孺都自發上前線,用人海戰術淹沒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