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白起小石子

兩國主將各自到位,長平之戰的最後階段拉開了序幕。

秦軍開出了山谷,在丹水西岸安營紮寨,做出一副要和趙軍拼命的架勢。

緊接著,王龁率領大股秦軍,朝著丹水北面河谷行去。

丹水北面河谷是一個標準的口袋型,谷口狹小,三面環山。其南面是崇山峻嶺,其北面是百裏石長城,其西面是高高的韓王山(這時韓王山還未命名),越過韓王山就是趙軍駐紮的營地。

翻越南面崇山峻嶺後,是秦軍已經打下的地盤;北面百裏石長城之後的隘口,是翻越太行山,前往趙國腹地的旱路之一,原本廉頗在此設了關卡;西面韓王山上原本也有趙軍的堡壘。

趙括接替廉頗成為趙軍主將之後,為了和秦軍決戰,將分開防守的趙軍都撤了回來,按照他的理解進行操練。廉頗留下的中下層將領也被他悉數撤換。百裏石長城和韓王山上趙軍的陣地都被廢棄。

趙括熟讀兵書,自然知道為將者練兵是第一步。現在這些將領士卒都還是廉頗的兵,不是他的兵。他要對軍隊指揮自如,就首先要操練這些將士兵卒,讓他們習慣聽從自己的指揮風格。

陣前換將是大忌,陣前大規模更改軍隊人事變動也是大忌,會極大的影響士氣。但趙王和趙括此時非常合拍,都認為自己舉動非常正確。

後世記載,秦軍前後投入戰場六十余萬,趙軍前後投入戰場四十余萬。按照古代吹牛傳統,這個數字就算是真的,也加入了保障後勤的民眾的人數。

秦軍長線作戰,實際兵卒人數按照最苛刻的後勤配比,最多也只有三十萬左右;而趙國補給線很短,又依托上黨民眾運輸後勤,兵卒人數大約也是二十多萬接近三十萬。

廉頗依托堅固的堡壘一邊打一邊退,退到丹水東岸避戰不出後秦軍猛攻多次,秦軍已經損失較為慘重。

誰都知道,一個占據了有利地形的堅固堡壘能以一敵眾。秦軍正是因為傷亡慘重又不得寸進,才必須換掉廉頗。根據後世推測,秦軍接近二十萬的傷亡,至少有一半都死在了強攻廉頗的堡壘中。

趙括粗略估計了雙方現在兵力,推測秦軍精銳士兵人數可能已經比趙軍略少。他剛帶了一批人上戰場,而秦軍的精銳士兵身上肯定都帶著傷,所以戰力上也是己方更強。

上黨郡守主動獻城,趙國才是正義的一方,民心在我;

兩軍人數相當,我有一半士卒剛上戰場,而秦軍已經疲戰久矣,我軍以逸待勞,戰力占優;

趙國糧草充足,而秦國不僅補給線過長,還已經打了三年戰爭,肯定糧草已經不足,所以後勤優勢也在我軍一方。

趙括推斷,在己方有大優勢的前提下,秦國拖不下去又無法強攻,肯定會想辦法繞開堅固防線,從側面迂回攻打趙國陣地。

當趙括完成軍隊重新整編之時,探子來報,秦軍主將王龁率領大批秦軍北上。

趙括攤開地圖,心中十分激動。

他剛猜測久攻不下士氣低落的秦軍會孤注一擲,從側面迂回攻打趙軍營地,秦軍果然如此做了!

趙括的副將卻不太同意主將的推斷。

他指著河谷地圖道:“秦軍進入丹水北方河谷,就如同進入了一個口袋中。雖然他們可以從百裏石堡壘繞行我軍陣地背後,但他們行軍途中遭遇了襲擊,很容易被我軍堵在口袋裏出不來。王龁乃是宿將,怎麽會犯如此錯誤?”

趙括一拍桌面,惱怒道:“他不是犯錯誤,他是瞧不起我!”

副將啞然。

趙括激動道:“如果趙軍主將還是廉頗上卿,他斷不敢孤軍深入!他定是以為我第一次領軍,只敢死守,不敢出陣與他對戰!”

副將:“……”他有點被說服了。

確實,如果是尋常第一次上戰場的年輕將領,肯定會對秦軍宿將有畏懼之心,哪怕知道了對方的意圖,也會加固陣地死守,不敢輕易出兵吞下這股秦兵。

即使秦軍繞行北面,要攻下趙軍陣地也不容易。只要固守,縱然無功,也很難出錯。所以一般而言,年輕將領都會選擇少錯的決策。

趙括深呼吸,將心中被輕視的憤怒壓下,道:“帶兵者乃秦軍主將,只要斬殺秦軍主將,秦軍本已經是疲兵,肯定不攻自破!”

趙括的論兵向來很有道理。副將被說服,領命退下,點兵點將準備出發。

秦軍主陣地,白起坐在主帳中,沉默地看著面前的地圖。

地圖上有幾顆小石子,代表著秦軍和趙軍的兵力。

趙軍的小石子全擠在丹水東岸的營地中,看上去就像是一群等待屠宰的豬羊。

秦軍分兵一半前往百裏石長城,但在這之前,百裏石長城上就已經有了少許秦兵偷偷潛入,修復壁壘、搬運糧草。

在趙括收縮兵力,練兵準備一舉進攻秦軍的時候,秦軍已經摸到了趙軍放棄的壁壘,往裏面偷偷囤積糧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