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迎難而上(第2/2頁)

“年前你替咱去趟京營犒賞士卒,這二十萬精銳是重中之重,不可疏忽,至於地方駐軍和邊軍那邊也可以想辦法酌情犒賞一下。”

朱標點頭應下,然後就回到自己熟悉的書案後面做好,埋頭批閱起奏章,而朱元璋則是傳喚進來伺候的太監讓他們傳胡惟庸以及兵部尚書等人來見。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謹身殿來來回回走了數波軍政要臣,明面上沒有提及北平的事情,但心思活躍些的都已經聽出來了,許多細微的調動演變到最後就是大變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自己父皇這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手段他還得跟著多學學,沒一會兒就發現了翰林院的奏文,應該是替老朱擬的。

“自古帝王開基立國,必依靠賢俊之臣,共同理政,殷湯周武既定天下,即用俊賢,列於庶位,因此得以光昭上下,澤流無窮,我今肇基江左,統有萬邦,稽古建官,期以治永。”

朱標揮筆將共同理政劃掉,然後將我字改為朕,然後批復“詔下之日,有司悉心推訪賢俊之士,以禮送至京師。”

這也是年年都要發布的選賢公文,雖然科舉以開,但官員缺口依舊很大,只能在再以舉薦之途多選些人才,確實也有效果,由於舉薦的人才要經過老朱親自鑒定,所以地方官員也不敢舉薦草包廢物。

從質量來說還要比科舉出身的強些,最起碼實務上面要強不少,被舉薦者大多數都是年紀不小的了,名望實力缺一不可。

再往後又看到鄭州知州蘇琦上奏言“宜於沿邊要塞屯田積粟,以立長久規制;宜選才兼文武、練達邊事重臣,分鎮要害;於中原墾田,責之守令,招撫流民,永安田野。”

朱標看的點頭,言之有物實屬難得,朱標記得這個蘇琦曾任前元戶部左侍郎,然後見政局紛亂就自請歸鄉了,還是洪武二年征辟出來的,名聲還算不錯。

朱標揮筆批復“屯田以守要害、墾田以實中原,皆是控制外寇和實行王政之法,宜當根據實際,參酌施行。”

這時候上面突然傳來老朱的聲音:“標兒,這個磨勘司司令是你的伴讀吧?”

朱標聞言一愣然後點頭道:“應該是叫高暉,是兒臣年幼時的伴讀,其父曾是父皇的親軍都統,戰死在平江之戰。”

“父皇,可是高暉犯事了?

朱元璋搖搖頭道:“那倒沒有,只是這個磨勘司有些雞肋了,職權和上奏的東西基本同大理寺一樣,估計也就是因為同屬你的門下,否則這兩個官署早就起沖突了。”

朱標松了口氣道:“今年大理寺職權加強,而磨勘司只是北宋時才有的衙門,去年父皇才復立給予了稽查刑名、錢糧,冤濫隱匿案的職權,而今既然與大理寺沖突不如罷免了吧。”

這件事去年朱標也勸過,只是那時候老朱不知道有什麽考量,總之就是強行重建了這個北宋時期的官署,去年肅清戶部刑部吏治的時候倒也起過作用,但如今確實有些多余了。

朱元璋搖搖頭道:“咱看還是不罷免的好,這種監察官署多少個也不嫌多,既然京城用不到他們,那就放到地方去,復查地方官署衙門的冤濫隱匿案。”

“這個高暉你要留下嗎?咱派個別人去也可以。”

朱標隨意的說道:“既然是查地方案件,那背景不硬估計也辦不成什麽事,就讓高暉去吧,太子的伴讀總歸是有點體面的,明日兒臣敲打他一番就好了。”

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地方刑事案件更是貓膩頻出,如果背景不硬恐怕連翻閱卷宗的資格都沒有就被地方官員打發了。

這般隨口的交談就是父子倆的日常,說完後倆人又批閱起奏章,偶爾有大事才會交流一番,朱標處理政務的本事以及政治智慧也是這麽一點一滴磨練出來的。

不是那種天賦型選手,那就多聽多看多學多練,政治這東西尋常人接觸不到,但能接觸到的人如果不懂,那下場多半不會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