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保人啊!

當初原主也是家有余產,才能安心讀書,考中秀才之後,更有能力去府城考舉人。

不過他花銷太大,讓溫小叔十分不滿,這家產縮水得厲害,所以才出手,讓溫潤“嫁出去”,他還沒膽子弄死人。

畢竟溫潤是個秀才,要是年紀輕輕的就去了,官上不可能不聞不問。

就連書院裏,也會關注此事,那鬧的就大了。

最後,你有錢,有時間,學習好,也不一定能考試,你必須要有擔保人。

因為考功名,第一關就是出身,要三代都是清清白白,九族之內,沒有犯法之男,沒有再嫁之女。

所以古代的時候,宗族的力量才會那麽大。

連帶責任很大的,要是有女人成親之後和離,再嫁,整個族裏的男孩兒就沒前程可言了。

不過一般的族譜裏,只記載男丁,不記錄女子。

古代女子不算丁,上族譜只是作為配偶而記錄。

要求就是最起碼,要在本地居住時間超過二十年,有田地房屋,有親戚族人。

第二關就是你的有錢,有時間,才能靜心讀書,精心專研。

第三關就是要學得好,學得進去,也要學的精通。

第四關就是考試,這考試也不是你去了就能考的。

溫潤也是吳山長說,他才知道,原來在古代,生員錄取是有固定名額的,名額根據各地文風高下,錢糧丁口多寡而定,具體分為大中小縣。

一般大縣的名額為二十出頭,中縣為十六七個,小縣六七個不等。

至於府、州一級的,不過是在這個基礎上略多十幾個而已。

永寧縣不大,不過因為是在南北交界處,又是水路要道,這才有十五個生員的名額。

也就是這樣,他們去考試的時候,十五個人,有資格去的才五個,五個人裏頭,也才出了一個溫潤。

與溫潤前世那種大學動不動就擴招不同,古代的功名都是有一定的數量,上下浮動不多,畢竟以農業為本的封建時代,如果功名那麽輕而易舉的就得到,免了賦稅和勞役,那還有誰去種地和幹活?

朝廷優待讀書人,那也是有個度。

都免除賦稅和勞役了,朝廷喝西北風去啊?

按照本朝的規定,讀書人考中秀才後,是要在當地的官學學習以備來年鄉試的。

官學也分為縣學、州學、府學,只有在院試中考中生員的,才能進入官學,可以理解為應屆生。

而前一屆的秀才,如果沒有考中舉人,也是無法繼續留在官學的,要想繼續的話,就得花錢啦。

考中了秀才並非是一勞永逸,生員這個功名也隨時會被朝廷拿掉的。生員進入官學後其身份統一為附生,此後要進行考試,成績最優者為廩生,次者為增生,沒有通過考試的依然是附生。

通俗地理解,附生就是低級生員,增生就是中級生員,廩生就是高級生員。一旦有了廩生這個頭銜,那麽就可以吃上皇糧了,因為朝廷有補助啊!

本朝的標準是,廩生每年可以領到五兩銀子,十斤米,十斤面,這點錢如果在書院裏緊著點過,饅頭的錢應該是有了。

不過廩生最大的好處就是有一些灰色收入,因為按照規定,每個童生(通過縣試準備考秀才的讀書人)在院試之前都要找一個廩生為擔保人,稱為“廩保”,這樣廩生就可以拿到一筆好處費,遠比一年四兩銀子的標準要高很多。

一個人起碼要給個十兩八兩的“紅包”銀子。

溫潤上次就是去書院裏領了自己“廩生”該得的銀錢和糧食。

考秀才,就是要廩生擔保。

那麽考舉人呢?

舉人的擔保人,就需要一位舉人,兩位秀才擔保才可以繼續。

而保人出具保單就相當於現在的準考證,擔保人替你擔保是有一定責任風險的,一般舉人不愁吃穿,是不愛給人擔保的,因為一旦擔保了,就有了風險,不想冒這個風險的舉人,很多!

但是一旦給人擔保,被保人怎麽著,也得給送個紅包吧?紅包大小不論,你家總要意思意思吧。

再說秀才們好歹都是有功名的麽?

去考場的水陸交通、打尖住店等等這些費用也是不能少的,如果從偏僻的地方去省城趕考路途遠的話花費就更大了。

考試完後還要按規定交封卷錢,每人每次考試三分銀子,在沒有開榜前,還是要住在旅店裏等開榜結果出來了才肯甘心回去,這期間住店、吃飯、到處旅遊、買東西所花的銀子也是不小的開支。

溫小叔看著溫潤考個舉人就這麽能折騰了,往上再考個進士什麽的,他家還能剩下個啥啊?

不過有功名還是又好處的,比如說,可以免除賦稅、徭役,可以直接找縣官提建議等等,甚至可以參與衙門的一些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