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3/5頁)

長安令畢恭畢敬聽罵,沒辦法,能怎麽辦呢,確實是他們把事辦砸了呀。心虛啊。可是再心虛,長安令也得硬著頭皮詢問:“小郎君曾說有後招,不知這個後招在哪?”

當日李承乾出主意,長安令與官衙的主簿細化了計劃,卻都有所擔心。萬一跟蹤丟了怎生是好?不是他們能預知今日,而是在對方藏身地不明的情況下,倘若距離凈禪寺較遠,或是對方有意繞圈,專往人多的地方走,跟蹤的難度會直線上升,跟丟並非不可能。

彼時,李承乾說,他有秘密武器,可以兜底。

那會兒他們只希望計劃周全,別用到秘密武器為好。不然主意太子出的,事還得太子兜底來辦,要他們長安府衙何用!

誰知這群人狡猾至此,他們最終還是敗北,不得不求助李承乾。

李承乾笑眯眯指了指天上。

長安令擡頭,瞬間驚愕:!!!

********

小院。

竇三娘已經在阿玉的幫助下塗抹好傷藥,坐在院中與阿玉阿良一起商量對策。

“長安不能呆了,我們得想個辦法出城才行。”

“定要帶上那三個孩子嗎?”阿玉很

是猶疑,然而竇三娘的態度卻很堅定。

在場都是自己人,又不在外面,阿玉換回了原來的稱呼,勸道:“公主,以現今的形勢,便是我們自己出城都千難萬難,需得冒險。若再帶上孩子,只怕就走不了了。”

這是實話。但竇三娘有自己的考量,她想了想,做下決定:“坊間不缺乞丐,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找幾個人冒充我們做障眼法,吸引李唐官府的注意。我們從中選取時機,分開出城,在城外會合。”

倒也是個法子,卻還是冒險。阿玉想要再勸,哪知哐當一聲,院門被人撞開,七八個官差魚貫而入,又有七八個官差自墻頭跳入。

與凈禪寺一模一樣的場景,哦,不,還多了幾個圍堵之人,比之形勢更為嚴峻。竇氏三人盡皆色變。

官差也不廢話,直接提刀就上,又一場廝殺展開。

哇哇的哭聲從內室傳來,緊接著是越過戰場直奔其中搜尋之人的驚喜呐喊:“孩子都在這,找到了。”

此話一出,院中官差再無顧忌,下手毫不留情。不必再如凈禪寺那般故意拖延,找機會讓人逃走,在絕對的人數優勢之下,這場戰局持續時間並不長,沒多久便宣告結束。

阿玉戰死,阿良被擒。竇三娘癱倒在地,四五把刀架在身上,令她半分都動彈不得。

至此,李承乾才由外入內。竇三娘看清他的面容,瞪大雙眼:“是你!”

這神情令李承乾疑惑歪頭:“你認識我?”

竇三娘哈哈大笑:“認識,當然認識!”

李承乾是誰,是她最大的仇人李世民之子,是她們水雲觀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吳峰口中的天命紫微星。這樣的人物,其年歲性情容貌,她怎會不早早調查清楚?

甚至去歲李淵帶其離京前往仁智宮時,她還遠遠瞧過他一眼。確定了他們的行程後才快馬加鞭趕往慶州。所以她能不認識嗎?

“當朝太子竟有閑工夫來管這一樁小小的拐賣案?”

當朝,太子?

除長安令外,在場眾人無不震驚,有兩個雙手抖了抖,手中的刀一晃,瞬間在竇三娘脖子上劃出一道口子,好懸又穩住了,否則怕是差點就直接把竇三娘哢嚓了去。

李承乾蹙眉,覺得這人好生奇怪,他都沒見過對方,對方竟認得他不說,還知道他的身份。

“你這話不對。你們拐了好幾個孩子。好幾個呢!那可都是鮮活的生命,好人家的女兒。誰知道你們會把她們怎麽樣?

“要是被賣去山溝溝裏被人打被人罵被人圈禁還得被人欺負怎麽辦?或是被割了耳朵弄瞎眼睛折斷手腳,變成殘疾成為你們乞討騙錢的工具怎麽辦?又或者你們邪/教的手段比這些更殘忍,要放幹她們的血獻祭呢?

“那是幾個活生生的人,幾個剛來到世上不久還沒好好睜眼看看世界的人。她們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她們的父母,以及背後的家庭。她們的苦難連接的是好幾個家庭的不幸,這怎麽能是小案子呢?”

李承乾清楚的,夢裏這樣的新聞一樁樁一件件,全是血淚教訓。每一個孩子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破碎的家庭,甚至有些孩子的丟失導致的是家中幾代人的悲劇。

所以這怎麽能是小案子呢?怎麽可以如此輕巧說是小案子,言語毫不在意,仿佛不值一提呢?

李承乾緊緊盯著竇三娘,雙目赤紅,眸光銳利。

在場眾人同時怔住,長安令偏頭看向李承乾,垂在身側的雙手微微收縮。官差們不自覺低了頭,心底難免觸動。

竇三娘蹙眉,不懂他為何如此暴怒。他一個太子,這些被拐的孩子跟他有什麽關系,犯得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