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3/5頁)

李承乾眨眨眼,內心無比歡喜。激動之下,他又計劃起做堿水面來。堿水面條與普通面條的區別只在於和面的時候除了鹽水還放入了微量堿水。

有了做普通白面條的經驗,再做堿水掛面,常阿榮就熟門熟路了。若說前一次還有些忐忑,時不時問問李承乾自己做得對不對,那這回他便是信心十足。要不是李承乾非得插一手執著於親自參與,他的動作還能更快。

三日後,堿水掛面出世,可惜沒有電子音。

李承乾心頭劃過一絲遺憾,卻並沒有太失望。畢竟白水掛面堿水掛面都是掛面。系統要真一樣東西給他兩次獎勵,那這獎勵也太容易得了。

轉眼到了五月,端陽節至。

李承乾的掛面終於端上桌。

他興致勃勃介紹:“這是普通面條,可以做湯面,口感比較柔軟,容易煮爛,很適合小孩老人。這是堿水面條,口感更勁道,沒那麽容易煮爛,做拌面或者涼面更佳。我讓常阿榮都做了一些,你們快嘗嘗。”

見他獻寶似的,李世民忍不住道:“不就是面食嗎?又不是沒吃過。你風風火火大張旗鼓忙活七八天,我還當是什麽驚世之物呢。一個面也值當你如此興師動眾?”

李承乾氣急,伸手將他跟前的面碗收走:“你嫌東西不好你別吃。”

又是這樣,不過隨口一說,就發脾氣。這性子什麽時候能改改。李世民頭疼,暗嘆,都是李淵給慣得。

長孫氏出面調停:“好了,吃飯呢,你們父子倆這是做什麽?”

李世民轉頭“告狀”:“你瞅瞅他這脾氣,也不知道隨了誰。”

長孫氏挑眉看著李世民,莞爾不語,神色微妙。

偏偏李承乾還賤兮兮道:“反正不隨阿娘,阿娘脾氣可好了。我是你跟阿娘生的,不隨阿娘肯定就是隨了你。所以你要是覺得我脾氣不好,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自己脾氣不好。略略略。”

李泰李麗質就是兩個跟屁蟲,紛紛舉手:“對!阿娘脾氣可好了,肯定是阿耶脾氣不好。略略略。”

李世民:……他能怎麽說?把鍋甩給觀音婢?那必然是不行的。所以,自己造的鍋自己背吧。

長孫氏壓下三個孩子:“好好吃飯。”

又將面碗重新端回李世民跟前:“面食二哥常吃,但承乾這回做的新式掛面,二哥還沒嘗過呢,不如先嘗嘗再來評判?”

觀音婢的面子他肯定要給,況且他也不是真嫌棄承乾做的東西。於是李世民借坡下驢,端碗吃面。湯面嘗過後又嘗拌面與涼面,口感如李承乾所言,一個軟爛,一個勁道,與尋常現做的面條相比,差別不大。

也就是這個差別不大,讓李世民更疑惑。以承乾的性子,費這麽大功夫就做倆跟原來面條差不多,可有可無的東西?

長孫氏輕笑:“不如我們聽聽承乾怎麽說。”

李承乾點頭:“對!沒有了解就沒有發言權。某些人啊,什麽都不知道就來空口評判,無恥至極。”

李世民:……你幹脆直接說這個某些人是我得了。

“阿娘,你知道掛面是怎麽做的嗎?”

掛面制作過程中,長孫氏與李世民前去觀望過好幾回,尤其是見到滿院子掛面晾曬的情景時,兩人還調侃過:“怪不得承乾總說是掛面,原來是掛著晾曬的面啊。”

因此對於是如何做的,大致有所了解,但瞧見李承乾亮閃閃的眼睛,長孫氏仍舊很給面子地問:“怎麽做的?”

李承乾將制作掛面的過程娓娓道來,然後說:“尋常每回吃面都得揉面團拉面,很麻煩的。有了掛面之後,直接抽一把放水裏煮熟就行,多方便啊。而且以往揉的面條存放不了多久,掛面不一樣。放一年都可以。”

李世民訝異:“放一年?”

“對。阿耶不信可以試試。”

李世民沉思起來。

李承乾繼續:“掛面不只在家可以吃,出門在外也可以。買一捆隨身帶著,若遇意外沒趕上入城,或是其他情況要在野外過夜,隨便拿個容器燒火將水煮沸,把掛面往裏頭一放,撈出來加點醬,豈不比啃冷硬的饅頭餅子要強?簡直是居家旅行必備良品。”

李世民眸光一閃,這麽說來,行軍打仗也合適。尤其是在大軍疾行趕路的時候,煮面用不了多久,很快就能出鍋,還是熱食,吃了能暖和身子。

長孫氏問道:“這麽看來,掛面確實不錯。你可是想教給銀月村或楊家村?”

李承乾搖頭:“他們有西紅柿,還會做豆皮腐竹,有祥表哥開拓的行商胡商的線路,已經不缺衣食了。我想仍舊拜托家慶表哥,讓他去尋訪其他有需要的人,教給他們。

“天下百姓這麽多,窮苦的肯定不在少數。這幾個村子教豆皮腐竹,那幾個村子教掛面。這樣彼此都有一技之長,又不會爭搶生意,更不用擔心人人都做,市面上同一種東西太多,賣不完虧在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