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4/5頁)

長孫氏點頭:“想法很好,但若想要天下窮苦百姓都能有一技之長,你這點豆皮腐竹與掛面可不夠。”

李承乾絲毫不氣餒,信心百倍:“我以後會做出來更多的!”

長孫氏莞爾,慈愛地撫摸著李承乾的頭:“阿娘相信你。”

次日,李承乾果然叫來長孫家慶一通吩咐,才休息幾天的長孫家慶又忙起來。有上次的經驗,這回李承乾沒有完全當甩手掌櫃,偶爾找機會和長孫家慶一起跑跑,倒也看了不少人生百態。

怪不得夢裏書上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①。

他看到瘸腿的鰥夫,看到父母早逝的幼兒,看到寄人籬下的孤女,看到被迫行乞的老者,看到……諸如此類很多很多。他們的家庭境遇更不相同,卻有著相同的窘迫窮困,相同的孑然一身,相同的無處可依。

他們都是如同“三娃”一般的存在,光是一個長安城便已如此,李承乾無法想象整個大唐究竟有多少個“三娃”。甚至他們中很多人還不如三娃。至少三娃有再嫁母親接濟,有族人援手。而有些人什麽都沒有。

忙活了十來天後,掛面終於上市,有長孫家慶與長孫祥的牽線搭橋,第一波買賣很順利。有了首批敢於吃螃蟹的人,就會有第二批,第三批……

於是又十來日後,掛面火了,長安城掀起了一股掛面熱。掛面與豆皮腐竹不同,豆皮腐竹是菜品,沒有可以用別的替代。掛面是主食。現今長安吃米飯的人少,大多吃的都是面食。別的面食還得和面來做,掛面卻不用。這是掛面最大的優勢。

家中沒女眷的,做完一日活計,身體疲憊,不想費力和面,抽一把掛面;今日尋親訪友,回來晚了,天色不早,又餓又困,抽一把掛面;同老婆吵架了,老婆憤怒回了娘家,無人做食,抽一把掛面;來往行商,路途不順,錯過宿頭,抽一把掛面。

就連李承乾外出逛街,在攤子上吃湯面,用的也是掛面。

攤主老丈言道:“這掛面可省了我不少功夫。以往和面拉面的時間,我能多招呼幾個客人了。而且和面是個力氣活,我如今年歲大了,力道不比以往。

“先前還擔心再過上兩年,我幹不動了怎麽辦。現在有了掛面,我就算和不動面,煮一煮還是行的。即便我去了,老伴也能幹得來。掛面啊,是個好東西嘞。”

李承乾是熟客,知道他與老伴相依為命,膝下無兒無女。他比老伴大七八歲,一直害怕自己走在老伴前面。

聽聞他的話,看到他臉上的笑容,李承乾的心裏好似有什麽東西鉆出來,暖暖的,又讓人發癢。他不知道該說什麽,只能跟著附和:“嗯,掛面是個好東西。”

吃完面,李承乾起身回到馬車,前往農莊。時至五月底,莊子上的西瓜終於成熟了。有李承乾的吩咐在前,宋威傳信匯報過後,硬是等李承乾來了,才召集人手進行采摘。

李承乾身體力行,率先走進瓜田。他力氣大,即便年歲小,摘個大西瓜也完全沒問題。於是他在前頭摘,宋威抱著個框在後頭裝。兩人來來回回,忙得不亦樂乎。

農莊的範圍大,一群人幹了大半天才把第一批成熟的西瓜摘完。

——叮,西瓜種植完成,經驗+600,金幣+600。

李承乾皺眉,農莊的參與度少,可他今天也賣力摘了這麽久呢,居然才600,好小氣哦。他一邊罵著系統,一邊看向遠處。幸好這只是第一批成熟的,之後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這麽算下來,怎麽也得有個一千多到兩千吧。

累出一身的汗,李承乾躺在廊下邊吃西瓜邊看系統面板。

今天的六百,上次掛面的兩千,再加上之前剩余的,也有七千多了。李承乾眯起眼睛,又可以玩一次幸運轉盤了呢。

打開轉盤面板,李承乾放在抽動按鈕上的手指一頓,又縮了回來。

他蹙起眉頭,想到了楊家村,想到了三娃,也想到了近日見過的許許多多的人。他們過得艱難,有些是因為沒田沒地;有些有田地仍舊困苦,蓋因地裏的產量太低,產出的糧食還得交賦稅。甚至其中部分人是租賃的田畝,除賦稅,還得給租子,自己得到的就更少了。

之前與阿翁談話,阿翁說一畝產量不過三四百。這麽點東西,交了賦稅交了租子還能剩多少?可是夢裏父親明明說過水稻畝產若不遇天災,正常種植下能達到七八百,甚至可以過千。這麽一對比,差距不可謂不大。

這是為什麽呢?李承乾歪頭思索,片刻後想到關鍵,夢裏父親所說的雜交水稻,超級稻,他先前曾讓人去打聽過,沒一個人知曉。這是不是說明大唐沒有這些稻種?那麽如果他能得到稻種,大唐的農田畝產是不是就能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