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殺豬不吃大骨頭哪能行呢?墩墩給老太太準備的壽禮!(第2/4頁)

陳美娟從鍋裏撈了一塊煮好的五花肉,用刀切成薄片,再拿來幾張死面餅,切成骰子大小的饃塊。

用漏勺盛著饃塊在肉湯裏燙一下,再燙點粉絲,放入肉片、蔥花和香菜,撒點胡椒粉,兌入一大勺滾燙的肉湯,一份豪華版泡饃就制作完成。

通常情況下,泡饃分為兩種,一種是羊肉泡饃,一種是大肉泡饃,大肉做的因為會用酷似葫蘆的豬大腸,所以這類泡饃通常會被稱為葫蘆頭。

當然,陳美娟的做法並不正宗,她只是根據幾位老人的口味,煮了這麽幾碗饃塊。

一碗饃塊,連湯帶肉帶主食全都有了,比較符合老人的飲食習慣。

“悅悅,你和小燕要是吃就說一聲,我給你們一人做一碗。”

“好的好的,謝謝媽。”

“謝謝陳姨!”

姐妹倆道了謝,繼續啃著手中的大骨頭。

陳美娟笑著說道:

“這有啥好謝的,隨手做就出來,也不麻煩。”

對於她來說不麻煩,但對於韓淑珍和沈國芳來說,就有點強人所難了,這兩位母親都不怎麽會做飯,以至於沈佳悅和陳燕都沒怎麽享受過“媽媽的味道”。

沈國富拿著一根豬棒骨大口啃著,看到鍋裏煮的骨頭比較多,沖林旭問道:

“小旭,這些骨頭啃不完咋辦啊?”

“拆了,拆下來可以做燉菜,也可以用豬皮做成豬肉燜子,吃法比較多,不會浪費的。”

一聽可以做燜子,老沈來了興趣:

“用豬皮做燜子麻煩不?原本不覺得,你這一提還真讓我來了興趣。”

“不麻煩,您要是想吃,等會兒做點就是了。”

正好冷櫃裏有一箱昨天采購的豬皮,原本打算熬豬皮凍的,但既然老丈人想吃燜子,那就改成燜子算了。

這玩意兒做法很簡單,把豬皮洗凈焯水後熬煮一下,用熬煮的湯把肉拌一下,再用一個平一點容器做成燜子就行了。

豬皮中富含膠質,只要把煮透,就能把肉塊粘合起來。

要是想讓口感更加多變一些,可以在燜子中加一層豬耳朵,熬豬皮的時候順便放點蹄筋進去。

這樣吃起來,不僅有豬耳朵的脆感,同時也能吃到柔韌耐嚼的蹄筋,喜歡喝酒的人,會對這道菜愛得不行。

林旭啃了兩塊骨頭,去廚房將那一箱豬皮搬出來,用溫水浸泡一下。

開化後清洗一遍,再放進熱水中焯燙一遍,這樣做是為了去除肉皮上的雜質,同時也為了讓毛茬凸顯出來。

買的成品豬皮全都來自屠宰場,這些用機器設備刮的豬皮,基本上都會把毛茬留在毛孔呢。

如果直接拿來做菜,毛茬會凸出來,吃到嘴裏甚至還會有紮紮的感覺。

這種情況下,就得先把豬皮燙一下,讓豬皮收縮,毛茬顯現出來,等毛茬清理幹凈再進行烹制,就不會有紮嘴的感覺了。

很快,水燒開,用勺子撇去浮沫,又煮了兩三分鐘,約莫豬皮已經被煮透,林旭用漏勺撈出來。

先在冷水中過一遍,接著拿出來用噴槍燎皮。

燎好再次放進清水中,裏面加點蹄筋和增加膠質的雞爪,放入蔥段姜片,再放點食鹽、黃酒等調味品,開始熬煮。

外面,鍋裏的大骨頭已經撈出來,大家一起動手,正在拆骨頭。

這些拆骨肉會留下一部分,中午切成絲回鍋熱一下,再跟酸辣爽口的涼拌粉皮摻在一起,上桌。

北方很多地方都有熟肉絲拌涼粉皮的菜品。

東北叫大拉皮,中原這邊叫帶底,京城叫肉絲粉皮,名字不一樣,但做法都大同小異。

接下來,大家各忙各的,切肉的、剁餡的、擇菜的、打下手清洗食材的,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為老太太的壽宴做準備。

林老太太跟往常一樣,吃了一碗飯和一個白水煮蛋,然後便出去遛彎。

對她來說,壽宴什麽的其實無所謂,只要子女後代一個個平安健康,有工作有奔頭,這比什麽档次的壽宴都讓人欣慰。

豬皮煮好,林旭將鍋端到一邊。

先將豬皮撈出來盛到盆裏,再用漏勺將鍋裏的蔥姜以及煮爛的雞爪全都撈出來,除了蹄筋之外,其它全都棄之不用。

將這些肉湯倒進拆骨肉中,撒一些五香粉、胡椒粉、食鹽等調味品,攪拌均勻,讓肉湯和調料把肉包裹起來。

然後拿來一個做豆腐用的木質托盤,底部墊上一塊超大的幹凈白布,鋪上一層豬皮,再將拌好的拆骨肉鋪上去,鋪平整。

接著把剩余的豬皮蓋在上面,白布疊上去,系緊,放上重物開始擠壓,讓拆骨頭和豬皮中的縫隙變小。

再利用膠質降溫後凝固的原理,讓豬皮和豬肉凝固在一起。

“旭寶,這肉啥時候可以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