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淮揚菜分支任務開啟!耿樂樂:小丫頭,你與我教有緣!

“我靠,這味兒可真夠香的!”

掀開鍋蓋,一股濃郁的香味從鍋裏飄散出來,饒是在場的廚師聞慣了各種菜品的香味,依然被這味道給吸引住了。

香味濃郁,但不濃烈,聞起來讓人很舒服,嘴裏不自覺就會開始分泌口水。

而鍋裏的豬頭,從下鍋時的白色變成了棗紅色,原本能沒過豬頭的鹵湯,此時甚至連豬頭的一半都沒蓋住。

經過五小時的小火煨制,豬肉也變得軟爛。

隨著鍋底鹵湯的小火咕嘟,整塊豬頭變得顫巍巍的,甚至有波紋出來,這是由內而外變軟的標志,也是火候達到極致才會出現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只要豬肉做到了這種程度,不管紅燒肉東坡肉還是豬頭肉,就等著享受美味吧。

再挑剔的嘴巴,碰到這樣的豬肉也會啞口無言。

魏乾嘟囔道:

“怪不得做的時候需要肉皮朝下放在鍋裏呢,這要是肉皮朝上,沒了鹵湯的浸潤,豬皮怕是會蒸得收縮。”

戴建利笑了笑:

“不僅會收縮,還會發幹開裂,滲出油脂,變得跟皮帶一樣難嚼。”

這會兒豬頭明顯已經做好,林旭用筷子小心挑去豬頭上面的各種香料渣子,然後和謝保民提著竹篦的四角,將豬頭從鍋裏提了出來。

出鍋的時候,濃稠的鹵湯居然有拉絲的感覺,這是豬肉中膠質被燉了出來。

把豬頭放在一個大盤子上,在口腔等肉比較薄的部位墊上一些生菜葉,接著拿一個大盤子扣在上面。

快速翻轉過來,豬頭就正面朝上扣在了盤中。

拿掉上面的盤子和竹篦,再將已經煮爛的蔥姜挑去,整個豬頭這才正式出現在了大家面前。

豬頭很大,個頭完整,加上口腔部位被生菜撐起來的緣故,看上去很飽滿圓潤。

而豬嘴兩端自然形成的向上弧度,配上眯著眼的豬眼睛,仿佛在微笑。

一道菜居然做出了微笑的表情,這對當年吃這道菜文人來說,自然是要吟詩作對贊嘆一番的。

淮揚菜有三大特點,平中出奇,淡中顯味,怪中見雅。

而三頭宴,正好符合這三個特點。

拆燴鰱魚頭代表著平中出奇,鰱魚頭並不名貴,但卻因為多了拆燴的步驟,變得美觀大氣,在平淡中凸顯驚奇。

蟹粉獅子頭代表著淡中顯味,看似清澈見底,淡而無味,入口卻味道濃郁,齒頰留香,看似無味,卻有著說不盡的美味。

至於扒燒整豬頭,則是怪中見雅的代表菜。

豬頭,人人棄之不用的賤貨,甚至還夾雜著尿盆烹煮的名氣,但卻被這復雜的烹制方式,做到了大俗之中見大雅,從而登上大雅之堂。

淮揚菜中,只要上扒燒整豬頭,就絕對是整個餐桌上的主菜、軸菜、大菜,別的菜品再好,也只能淪為配角。

這就是俗中見雅的妙處。

也是對這道扒燒整豬頭的最大褒獎。

唯一可惜的是,做法太復雜,普通人想一嘗究竟難度挺高。

自己動手做的話,做不來,拿錢去飯店裏吃,也不一定能吃著。

謝保民拿筷子把豬臉調整好,隨即吩咐道:

“魏乾,用高湯燙點小油菜給豬頭做個圍邊。”

“好嘞!”

豬頭雖然已經出鍋,但這道菜還沒做好。

還差長征路上的最後一步——澆汁。

林旭用漏勺將鍋裏的料渣全都打出來,接著把火調大,等湯汁燒開,用勺子不斷在鍋裏攪拌。

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鹵湯中的水分熬出來。

豬頭富含膠質,在燉煮的過程中,無數膠質已經融進了湯裏,所以根本不用勾芡,直接大火燒就行。

隨著水分的蒸發,鍋裏的鹵湯變得越來越粘稠,顏色也越來越紅亮。

馬志強看著這一幕,好奇的問道:

“這鹵湯,跟冰糖肘子的湯挺像,都是原湯收緊,都放了好多冰糖,都是顏色紅潤……這倆菜是不是有啥聯系啊?”

誒?

這個問題很值得討論。

在場的雖然都是廚師,不太清楚烹飪的變遷史,但有人懂啊。

戴建利拿著手機,拍了下豬頭,又拍了下鍋裏熬制的鹵湯,隨即發給了耿立山:

“立山先生,店裏今天做扒燒整豬頭,最後收尾的方法跟冰糖肘子很相似,這兩道菜有什麽聯系嗎?”

很快,耿立山就回了條消息:

“別說,還真有聯系,淮揚菜中的扒燒整豬頭,大概率是源自魯菜,因為《金瓶梅》那本書中,出現過一道名叫冰糖燉豬頭的菜品,這應該就是扒燒整豬頭的前身。”

金瓶梅成書的時期,也是京杭大運河蓬勃發展的時期,南北方交流頻繁,有烹飪技法流傳也正常。

古代的烹飪文化傳播,基本上就是隨著商業發展和官員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