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陳美娟:在兒子面前凡爾賽一下不過分吧?整鴨脫骨!

“媽,粉條中的肉味是來自高湯嗎?”

沈佳悅看著準備好的食材和配料,總覺得粉條吃出肉味兒有些誇張,就這用的還是高湯呢,要是肉湯的話,香味會更淡吧?

雖然是廚房小白,但沈佳悅好歹也跟林旭在一起這麽久,耳濡目染之下,多少懂一些烹飪理論知識。

陳美娟笑著說道:

“以前家裏做粉條丸子,有肉湯自然是最好的,但一年吃肉就那麽三兩次,而且不是每次吃肉都有肉湯的,所以大部分時間,其實連肉湯都不用。能用到肉湯,已經屬於高配了。”

沈佳悅就更驚訝了,連肉湯都不用,能吃出肉味兒?

她覺得在接觸一門了不得的學問,素菜葷做,這不就是功德林主打的菜品嗎?

陳美娟拿著店裏自己研磨的八角粉說道:

“放八角粉,八角能讓食材擁有肉的香味,要是再配上蔥姜和五香粉,味道就更香了。”

其實五香粉裏就有八角,但量不突出,所以要額外多放點,這樣肉的香味才能出來,讓粉條產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八角粉?

感覺好神奇呀。

陳美娟把林旭切好的姜末倒進粉條中,忍不住誇了一句:

“我兒子的刀工越來越厲害了啊。”

林旭笑了笑:

“悅悅不喜歡吃姜,但這裏面又不得不放姜,所以就盡量切碎一點,讓粉條裏有姜味兒,但吃不到姜的口感。”

往餡料中放蔥姜時,姜可以切得盡可能細一點,這樣香味才能更完美的釋放。

當然,也可以用姜汁,但這道美食中不太適合姜汁,放了容易被粉條吸收掉,導致姜味不均勻,所以還是改成姜末比較合適。

調餡時,姜可以第一個下,但蔥就不行了,蔥得留到最後。

因為下早了,餡裏的鹽分會把蔥裏的水分殺出來,導致餡料中滿是生蔥特有的臭味,油炸時再悶到丸子裏面,吃起來就會差點意思。

放了姜末,再往裏面加入食鹽、生抽、老抽、八角粉、花椒粉、五香粉,先攪拌均勻,接著加入半碗高湯,繼續攪拌。

過去老家白事上的粉條丸子之所以好吃,就是調餡時,加入了煮肉的肉湯。

現在既然店裏有高湯,那自然是要加一些的。

高湯剛加進去時粉條餡稍稍有些稀,但攪著攪著,高湯就被粉條吸收,粉條餡也就變得越來越粘稠了。

這其實跟做獅子頭讓肉餡起膠一樣。

約莫粘稠度可以了,將泡好的紅薯澱粉端過來,撇去澱粉上面的水分,再將底部沉澱的澱粉挖出來,加入到粉條餡中。

澱粉的量不用太多,半盆粉條餡,兩把澱粉就夠。

太多的話,炸出來的丸子就沒那種軟嫩Q彈的感覺了。

這雖然是中原地區的“窮吃食”,是窮人解饞用的,但做法也很講究,要用最少的澱粉,找到粉條抱團而不散的臨界點。

只有這樣,炸出來的粉條丸子才更美味更好吃。

這些步驟林旭其實也會,甚至比陳美娟做得更好。

但不知為什麽,看著老媽做紅薯粉條,心裏總有種小時候在家過年,守在灶台前等著吃的那種緊迫感。

不管炸的肉丸、粉條丸、酥肉,還是雞塊排骨什麽的,只要出鍋就第一時間下手搶一塊往嘴裏填。

而得到的,往往會是並不重的一巴掌:

“餓死鬼托生的啊?連灶王爺的吃食也搶,以後等著餓肚子吧!”

老家的規矩,第一鍋炸物做好,不能立即吃,而是要掐一點填到灶膛裏,意思是給灶王爺吃,這樣來年才不會餓肚子。

小時候林旭沒少搶灶王爺的口糧,也挨了不少訓斥。

但現在他不僅沒餓肚子,反而還成了“大旱三年也不挨餓”的廚師。

沈佳悅站在一邊,聽著陳美娟講述林旭小時候因為貪嘴而挨訓的事情,笑嘻嘻的對林旭說道:

“咱媽的廚藝真好,要是我媽在廚房炸吃的,我大概率會遠遠躲開,不敢靠近,怕油迸我臉上……”

嘖嘖,在婆婆面前,可真不給親媽留面子啊。

幸好韓淑珍今天中午來不了,到晚上才能跟親家一塊兒吃飯,不然絕對會被這丫頭的話氣出內傷。

陳美娟笑了笑:

“誰的廚藝都不是天生的,還記得小旭四歲那年,我們搬到殷州市裏住,鄰居們早早都在炸吃的準備年貨,我們單位沒放年假,沒法回老家,然後小旭就饞人家的粉條丸子了,吵著要吃。”

粉條攪拌均勻,她放在一邊晾著,然後把油鍋架上,開始燒油。

“孩子想吃,那肯定得做啊,我就一邊回憶著長輩們的做法,試著炸了一鍋粉條丸子,我炸著小旭吃著,等炸完才發現,裏面根本沒炸透,還是澱粉糊,小旭這傻孩子沒吃出來,一直說我炸的好吃,還跑去跟鄰居家小孩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