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愛心牌雞蛋灌餅!電視台做八寶葫蘆鴨?那咱也做!(第2/4頁)

昨晚沈佳悅睡前刷了一會兒短視頻,看到有人發雞蛋灌餅的教程,頓時饞了。

既然想吃,那就安排呀。

所以林旭今天早上就和面開始做。

順便又熬了一點對身體比較好的黑米粥,用溫水泡了一些特優級的小碗耳。

“寶寶,別打掃了,趕緊吃飯!”

雞蛋灌餅做完,林旭沖樓上喊了一聲,將泡好的木耳撈出來控水。

切一些香菜段放進盆裏,將木耳倒進去,淋入食鹽、生抽、香醋、綿白糖、辣椒油、芝麻香油,攪拌均勻後盛到盤子裏。

等沈佳悅下來,他已經盛好了黑米粥,將做好的雞蛋灌餅也端了過來。

“哇,好香啊!”

沈佳悅洗洗手,沒等坐下就拿起一個卷好的雞蛋灌餅咬了一大口。

面餅外面焦香酥脆,裏面筋道,吃起來鮮香美味。

雖然沒有昨晚視頻中那些雞柳、雞排、洋蔥圈等配料,但這是旭寶親手做的欸,愛心雞蛋灌餅,是花錢都買不到的。

“真好吃,旭寶你上學時經常吃雞蛋灌餅嗎?”

林旭端著黑米粥喝了一口:

“上高中時候經常吃,那會兒學校食堂的窗口有賣,吃完午飯會特意買一個帶到教室裏,上完一兩節後墊肚子。”

高中時候因為長身體的緣故,林旭飯量很大,所以會在課間墊巴點兒吃的。

沈佳悅咬了口雞蛋灌餅,好奇的問道:

“那上大學時咋不吃了?”

“因為有個天仙一樣的寶寶投喂我了,就不用再買了,大學四年省了至少好幾千塊錢呢。”

沈佳悅:“……”

後半段話你可以不說的。

林旭端著黑米粥喝了一口,夾起木耳送進嘴裏,然後說道:

“老媽乘坐的那趟高鐵十點進站,到時候你開車去高鐵站接吧,我得去燕姐的公司一趟,下午正式開始錄節目,得看看廚房弄得咋樣了。”

“喔……好的,那你要回來吃飯呀,咱媽說到店裏就給我做粉條丸子呢,你要不在這兒,我不好意思多吃。”

“沒事,咱媽知道你能吃六個包子。”

提到六個包子,沈某人就想起辦畢業證那天,自己在學校吃包子的事兒了。

那會兒還沒確定關系,隔壁班的女孩兒跟旭寶拍個合影還擠呀擠的,哼哼,不知道我沈佳悅守了他四年嗎?

要不是我護著,就旭寶這長相,不知道被人禍禍多少次了。

早飯過後,兩人各自開車去店裏。

上午九點,林旭開車去公司,經過幾天的安裝,適合拍攝的廚房已經弄好。

據說還特意裝了一整套圖傳設備,拍攝的視頻直接傳到電腦上,這能大大減輕後期處理的工作壓力。

到了公司,林旭走進歡樂傳媒隔壁,這裏就是剛剛裝修好的拍攝工作室。

裏面的設計很簡潔,一共兩組灶頭,一組是飯店用的,靠墻安裝,用的成套靜音爐和靜音煙機。

另外一組是典型的家庭小灶,在旁邊的工作台邊上挨著。

這樣比較方便拍攝食味人間風格的美食視頻。

灶台旁邊的墻上掛著各種廚具,各種炒鍋、湯鍋、平底鍋、奶鍋、甜品鍋等廚具應有盡有。

這些設備上方和側方,全都裝著適合拍攝用的相機架,灶頭上面甚至還裝有電子滑軌,這樣可以拍攝一些特寫方面的平移鏡頭。

看了一圈後,林旭覺得挺好的。

比之前電視台的場地寬敞多了,設備也更加先進。

曾曉琪說道:

“以後所有的美食視頻都會是4K60幀格式,部分美食甚至可以升級到4K120幀,你覺得咋樣林老板?”

“不錯,可以。”

林旭雖然也喜歡高端設備,但設備只是輔助,關鍵還得是內容。

內容不好,再好的設備也沒用,甚至還會起反作用。

他好奇的問道:

“新節目叫什麽名字啊?”

陳燕說道:

“我們根據廚師們的意見,注冊了三個賬號,一個是主打美食教學的《開飯啦!》,還有主打宣傳烹飪理念的短視頻號《美食雜談》,最後一個,也就是延續食味人間風格的賬號,名叫《人間風味》。”

一下子開三個賬號,看來這次野心不小啊。

不過美食雜談這個名字,多少有些……

林旭剛說有點普通,曾曉琪突然說道:

“《美食雜談》是實踐和清談相結合的節目,立山先生負責出鏡,這個名字也是他取的,他準備把中餐裏一些已經失傳的老傳統和老菜給年輕人講一下,傳遞美食觀念,談的時候會有廚師共同出鏡。”

既然是耿立山取的,那就沒事了。

就沖耿立山這個名字,也能吸引到不少文化圈的人關注。

比如田清瀾任崇墨等著名教授,都是這位書法家的粉絲,而且閉門謝客兩年多,這會兒突然要出鏡做節目,肯定能引起文化圈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