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湯牛肉面的制作過程,比想象中也就難了億點點!(第3/4頁)

“那種湯成本得多高啊,這湯也是掃的湯,但用的不是肉蓉,而是浸泡牛肉的血水。”

這會兒鍋裏的水已經燒開。

尹宏斌將剛剛拉好的面下進去,大火煮開後說道:

“血水受熱起沫,其實就是血紅蛋白受熱的作用,把血水倒進熬好的牛肉湯中也有類似的效果,這就是牛肉湯清澈的秘密。”

這一步還真沒人透露過,所有人都覺得應該像做開水白菜那樣用各種動物的肉蓉,沒想到血水居然也行。

又學會一招。

林旭覺得回頭店裏做類似的湯也可以試試。

這樣的話,湯品的成本就會下降不少,比如翡翠羹,不用雞肉蓉而是用肉中浸泡出的血水。

對林記美食來說,這不是要多少就有多少嘛。

很快,鍋裏的面條煮好,尹宏斌用漏勺撈出來,控水後盛到碗裏,放入三四片牛肉,六七片焯水煮好又過涼的白蘿蔔。

再往面條上放一點牛油,對著牛油淋上兩大勺牛肉清湯,讓滾燙的湯水將牛油化開。

最後撒一把蒜苗葉和香菜碎,淋上一勺辣椒油。

“這就是我們蘭州的牛肉面,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

林旭對照著這句話看了看,湯水清澈,蘿蔔白凈,辣油紅潤,蒜苗翠綠,面條黃亮……還真一一對應了。

想想上學時候吃的蘭州拉面,好像沒有這麽講究。

別的不說,光那薄得一吹就能飄走的肉片,就比這大片牛肉差了一大截。

“嘗嘗吧林師傅,我這……”

尹宏斌話還沒說完,戴建利就睡眼惺忪的走了進來:

“老尹你這有啥……我去,這牛肉面不錯,來來來,讓我給你把把關,老戴我別的不行,但嘗鹹淡還是很有把握的。”

說完他接過碗,隨便吹了吹碗中的牛肉湯,隨即便喝了一大口:

“哈,舒坦,喝斷片兒後來上一碗牛肉面,真是快活似神仙……林兄弟,你學會了沒?沒學會我教你,我們內江的牛肉面也是很出名的,不比蘭州牛肉面遜色。”

“碗放下你給我滾!”

尹宏斌罵了戴建利兩句,隨即沖林旭說道:

“昨晚這家夥喝醉後怎麽都叫不醒,就在樓上開了房間,把他扔進去了,不過廖主任說了,房費從工資裏扣,看你下次還敢不敢喝這麽多。”

兩人閑聊時,林旭看鍋裏剛剛煮面的湯還沸騰著。

便提著自己剛剛抻出來的韭葉丟了進去。

林旭不懂牛肉湯怎麽熬,但煮面還是一等一的,完美級煮面手法,不比尹總廚煮面的手藝遜色。

煮好把面撈出來,用筷子夾幾片牛肉擺上去,再擺上一些蘿蔔片,抹一點雪白的牛油,兌入牛肉清湯。

很快,一份完美的清湯牛肉面就制作出來。

他嘗了嘗,面條爽滑,帶著牛肉湯的濃郁鮮味,入口有種手擀面的感覺,但相對於手擀面來說,又多了一絲絲的堿味。

這應該就是放蓬灰的緣故。

長江以南地區喜歡吃這種加了堿的面條,口感好,易保存,不容易被湯泡爛。

但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沒法喝煮面的湯了。

跟北方地區“原湯化原食”的飲食理念相沖突。

戴建利見林旭上來就開始吃面,便說道:

“加點醋加點醋,蓬灰很霸道,不加醋中和一下對胃不好。”

林旭轉身拎著調料區的香醋往碗裏倒了一點,原本辣椒油的香辣頓時變成了酸辣,牛油的油膩感一掃而空,吃起來只剩下濃郁的香。

“好吃,真過癮!”

真是不吃蘭州牛肉面,不知道蘭州拉面的差距有多大。

當然,成本也相差很多。

就尹總廚這碗面,怕不得賣到三位數。

而這些錢,足夠八九個人在蘭州拉面館裏吃飽了。

“林兄弟,你師兄可等著你把拉面學到手就給我們表演清湯掛面呢,你學的咋樣了?可不能讓我們等十年八年的啊。”

一旁的尹宏斌指了指林旭碗裏的韭葉面說道:

“這是林師傅自己拉的,這熟練程度,感覺十三扣以下是絕對沒問題的,至於十三扣以上,那就得看天賦和努力了。”

戴建利看了看林旭碗中的面,表情變得驚訝起來:

“我去!老謝連我也騙嗎?他給我說林兄弟沒任何做拉面的基礎,這……這特麽叫沒任何基礎?”

林旭吃了片蘿蔔,清脆爽口,還帶著一絲絲甜味。

不錯,挺好的。

他笑著說道:

“我會做龍須酥,加上前一段時間偷偷找人學過,所以區別不是很大。”

早上林旭在家跟沈寶寶一人吃了一碗老媽臨走前凍在冰箱裏的餛飩,原本不太餓,但一嘗到拉面,卻有種停不下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