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冬季必備的牛雜煲,一口下去暖暖和和,超過癮!(第2/4頁)

郭衛東倒酒時候對林旭說道:

“放白酒也是有講究的,別放醬香型,醬香型的白酒味道重,會染在食材上,最好的其實就是普通二鍋頭。”

醬香型?

記得茅台是這種味型的酒。

哈!您真是多慮了郭總廚,誰舍得用這種理財產品焯水啊。

隨著鍋裏的溫度升高,水面上的浮沫逐漸多了起來,郭衛東拿著勺子,將浮沫一一打出來。

等到鍋裏的水燒開,再煮幾分鐘,徹底沒有浮沫才行。

接著將鍋裏的牛雜全都撈出來,用溫水再清洗一遍,盡可能的去除表面的雜質和汙垢。

處理完這些後,大家把各自要用的食材拿走,開始改刀準備做菜。

“做牛雜煲時,牛雜切的可以隨意點,不能太小,不能切絲,最好是塊兒、段兒、片兒這三類。”

郭衛東拿著牛肺改刀時,林旭也拿著菜刀,將牛腸切成了小段。

旁邊,袁德彪在小心的刮著牛舌的舌苔,為做炭烤牛舌做準備。

而師兄謝保民則拿著一截生牛腸切成細絲後放在水中泡著,貌似又有了什麽烹飪方面的新點子。

至於其他總廚,也各忙各的。

牛雜改刀完畢,郭衛東沒有直接做,而是拿來一個小盆,開始調做牛雜煲要用的料汁。

“今天準備的牛雜有點多,柱候醬差不多得這一勺,花生醬不能太多,多了膩,是柱候醬的一半就行,另外還要用到紅腐乳,得四整塊,另外再盛點腐乳的湯汁出來,增加煲的風味。”

他依次往盆裏放了柱候醬、花生醬、豆腐乳、還有一點點的磨豉醬和海鮮醬,後兩種的量很少,只起到一點提鮮作用。

全都放好後,再放一小把白砂糖,用勺子攪拌均勻。

“要是在飯店裏上這道菜,最好直接調成燜醬,這樣用的時候直接用勺子盛就行了,不用再這麽調制,耽誤時間。”

看到這裏的時候,林旭就覺得,這張烹飪學習卡是省不了了。

別的不說,光這個醬的調制,就是他做不來的。

這類菜品的核心就在醬裏面,量的多少和配比的不同,會讓菜品的味道和口感南轅北轍。

人生哪有那麽多捷徑可走啊,該用外掛時就得用外掛,不能過分高估自己的力量。

把醬料調好後,郭衛東又切了一些蔥姜,準備開始制作。

他將炒鍋放在灶上,裏面倒入一些花生油,燒熱後放入蔥姜,再將牛雜一股腦倒進鍋裏開始煸炒。

“牛雜異味重,除了焯水,也可以用煸炒的方式去除異味,同時把食材本身的香味炒出來,但不能炒過了,否則會起反作用。”

約莫牛雜的水分減少後,郭衛東順著鍋邊淋入一些米酒,再翻炒幾下。

等酒氣在鍋裏升騰而起時,他將調好的燜醬倒進去,將醬料拌勻,接著倒入沒過食材的開水。

牛雜炒熱後不能放冷水,否則會讓肉質收縮。

而加開水,則能讓牛雜的肉質更軟嫩,更容易燉好。

加入開水,郭衛東端著鍋,直接倒入了旁邊已經燒熱的大號瓦煲中,放入兩個八角幾塊冰糖,開始小火燉煮。

“大概兩小時就能做好,出鍋後林師傅可以好好嘗嘗,烹飪不光要多看多練,還得多嘗,只有這樣才能進步。”

林旭點點頭,將這話記在了心裏。

接著,郭衛東又將一根牛骨拿來,準備和天麻一起燉成天麻牛尾湯給大家喝。

對於粵菜師傅來說,吃飯時候沒有一道湯那簡直讓人渾身難受。

所以趁著牛尾沒人用,就主動加了一道湯菜。

而另一根牛尾,則被何寶慶拿去做傳統的紅燒牛尾了。

兩小時後,膳食部的廖金明和白鵬博一人提著一罐紅泥封口的白酒進來時,總廚們全都在忙著做菜。

郭衛東打開瓦煲的蓋子,裏面頓時飄出了濃郁的鮮香味。

林旭湊過去看了一眼,牛雜已經變得紅色紅潤,在鍋裏顫巍巍的,而原本滿滿一鍋的湯汁,則被燉得不到半鍋。

濃郁的鮮香味和醬香味,讓他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但這會兒的牛雜還不能吃,郭衛東將切成滾刀塊的白玉蘿蔔倒進去,攪拌一下,讓蘿蔔被湯汁浸泡著。

“再燉二十幾分鐘就可以出鍋了……想吃辣的,可以在出鍋前幾分鐘放入一些小米辣和二荊條,不僅增加辣味,還能把青辣椒的鮮味融入到牛雜中。”

林旭一聽,好奇的問道:

“那要是想吃酸辣味兒呢?”

“放剁椒或者泡椒,總之,辣味要在牛雜完全燉好後再調,這樣牛雜本身的香味才不會被壓住。”

又學會一招。

旁邊,謝保民端著炒鍋,正在用生爆肥腸的方式做生爆牛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