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鱔魚的極致做法——紅燒馬鞍橋!(第3/4頁)

“炸鱔魚的油溫一定要高,直接把油溫升高到八成,這樣炸出來的鱔魚賣相好,也能防止肉中的水分流失。”

為了讓鍋裏的油保持高溫,邱振華選用了一口大號鐵鍋,鍋裏也足足倒了半鍋油。

油越多烹炸效果越好,食材投入到鍋裏油溫下降的幅度才不會那麽大。

倒油之後,他又將灶頭的火力開到最大。

終於,當油溫升高到八成熱的時候,邱振華將鱔魚段倒進大漏勺中,先在旁邊顛簸兩下,去掉多余的水分,然後便用抖落的方式下進了油鍋中。

之所以用抖落而不是一股腦倒進去,是為了防止鱔魚在炸制的過程中黏連在一起。

鍋裏的熱油沸騰得很劇烈。

林旭稍稍後退了一步,生怕迸出來的熱油濺到自己臉上。

等炸得差不多的時候,邱振華用漏勺將黏在一起的鱔魚段挑開,再次過油之後撈出來,放在大漏勺上控油。

這個時候,所有的鱔魚段都像是馬鞍一樣,從改刀的刀口處向裏彎曲,整個鱔魚段變成了一座橋的造型。

“洗幹凈的鱔魚炸出來是金黃色,要沒洗幹凈,炸出來的是黑色,因為魚血遇熱會發黑。”

林旭點點頭,再次記了下來。

做完過油的步驟後,就該進行紅燒了。

邱振華端來了紅燒要用的食材和配料:

五花肉、蔥姜、八角、桂皮、胡椒粉、紅燒醬油、原汁醬油、鎮江香醋、食鹽、冰糖……最後是一碗剝好的大蒜。

大蒜也很講究,用的全都是圓鼓鼓仿佛小燈籠一樣的小號獨頭蒜。

“這道菜用蒜量比較大,所以要多準備一些。用獨頭蒜的好處是擺盤漂亮,不過要用小一點的,太大了擺在盤子裏會顯得喧賓奪主。”

林旭看著那塊同樣切成跟鱔魚粗細一樣的五花肉條,好奇的問道:

“邱師傅,這道菜還要用五花肉嗎?”

“要的,紅燒馬鞍橋這道菜嚴格來說,應該叫紅燒肉燒馬鞍橋,用紅燒肉來燒這些鱔魚段,這樣做出來的才是正宗馬鞍橋。”

邱振華很喜歡林旭這種虛心請教的樣子,不像老謝和老戴那倆貨,動不動就是你不說清楚我就賴著不走了那種賴皮勁兒。

他詳細的解釋道:

“鱔魚鮮味濃郁,但香味不足,所以要用五花肉的香把鱔魚的鮮味托起來。不光鱔魚啊,所有水產類,烹制的時候都適合加點五花肉或豬油,鮮香味會更好。”

一切準備就緒後,開始烹制。

鍋裏倒入一大勺植物油,燒熱後將滿滿一碗的大蒜倒進鍋裏開始炸制。

這道菜是以蒜入味的,所以大蒜要先炸一下,這樣蒜香味更濃郁。

約莫蒜炸透了,用勺子盛出來一半,等到最後擺盤用。

而鍋裏剩下這些,等會兒在燉煮的時候,會化到湯裏面。

大蒜盛出,邱振華將切好的五花肉倒進鍋裏,順便將蔥姜放進去,開始煸炒。

五花肉作為配料的時候,不管做什麽菜,都要先煸出油脂,這樣菜的香味更濃郁,吃起來口感也更油潤。

煸炒的同時,邱振華往鍋裏放了一把冰糖。

這樣在炒肉的時候冰糖也會逐漸被炒化上色,能讓做出來的菜品色澤更漂亮。

炒了一會兒,鍋裏的油脂逐漸變多,而五花肉的表面,則出現了一層淡淡的焦褐色,這時候,放入八角和桂皮。

再次煸炒,烹入一點點鎮江香醋。

烹醋的原因是為了讓五花肉更加軟爛,同時也能讓香味更加多元。

烹完香醋,把五花肉均勻的鋪在鍋底,下入炸好的鱔魚段,這樣鱔魚不會糊鍋底,五花肉的香味也能更好的滲入到魚肉中。

接著往鍋裏一次加入原汁醬油和紅燒醬油,倒入一些料酒,再加入兩小勺食鹽和三倍於食鹽的白糖。

加的兩種醬油,一個是增加醬香味,一個是增加色澤。

而白糖的量,則是因為更好的將菜品的鮮味提出來。

江浙地區的菜,大多都是靠糖來提鮮,尤其是蘇錫常一帶,糖和醬油是廚房最主要的調味品。

有了糖和醬油,哪怕沒有食鹽呢,主婦們也能做出一餐美味的菜肴。

調味料放過後,加入沒過鱔魚段的清水,再撒上一些白胡椒面,先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燉煮。

“鱔魚離不開胡椒粉,這道菜想要好吃,得放三次胡椒粉,林師傅要是有興趣可以留意一下。”

林旭聽得有些詫異。

居然放三次,老家做胡辣湯都沒放這麽多次胡椒粉。

這鱔魚做出來不會一股子胡辣湯味兒吧?

用小火燉了半個小時左右,邱振華將灶上的火關掉。

一旁剛把蘿蔔絲切好的林旭好奇的問道:

“這就好了嗎邱總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