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鱔魚的極致做法——紅燒馬鞍橋!(第2/4頁)

蘇菜河鮮居多,講究時令。

在這裏,林旭見到了個頭挺大的太湖青蝦,等會兒說不定會做被成白袍蝦仁或者龍井蝦仁。

見到了新摘下來的荷花,說不定等會兒會溫油炸成荷花酥。

另外還有一些被稱為筆杆青的小鱔魚,一些摘下沒多久的蓮蓬,以及鮮活的鱖魚、香幹、內酯豆腐等食材。

“這鱖魚是要做松鼠鱖魚嗎?”

“對,松鼠鱖魚,既然來賓想嘗嘗家鄉菜,那松鼠鱖魚是肯定不能少的。”

很快,幫廚們就開始根據晚上餐單的要求對食材進行改刀。

香幹切成細絲,切好後用雞湯燙一下,再擺到盤子裏,就成了蘇菜中的經典菜式——大煮幹絲。

而內酯豆腐就不說了,這肯定是為文思豆腐準備的。

三點的時候。

一個幫廚拿著菜刀開始宰殺鱔魚。

先一刀剁掉鱔魚的腦袋,然後將鱔魚扔到沒有水的水池中。

鱔魚的身體劇烈扭曲著,紅色的血液從腦袋斷口出流淌出來。

“鱔魚這種食材不能吃死的,甚至都不能隔夜,一定要現吃現殺。”

邱振華對這場面已經完全適應了,一邊說一邊提著鱔魚,用一把尖利的小刀將鱔魚的肚子化開,清理掉內臟。

接著將鱔魚再次交給旁邊的幫廚。

幫廚拿著還在扭曲的鱔魚,將鱔魚的後半截一刀砍掉,只留下中間比較肥實勻稱的那一部分。

紅燒馬鞍橋之所以出名。

除了做法繁瑣之外,跟選材也有很大關系。

這道菜只用鱔魚粗細均勻的中間部分,頭尾都要去掉,一條鱔魚大概要扔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當然,在講究節約的現代社會,肯定不會再扔掉了。

切掉的鱔魚尾部可以做鱔絲用,甚至還可以去骨後做爆炒鱔片,用處很多。

所有鱔魚都清理完畢後,邱振華端著做馬鞍橋的部分來到案板前,開始給鱔魚改刀。

見林旭一副很感興趣的樣子,他邊忙活邊說道:

“馬鞍橋這道菜要用的鱔魚段不能太短了,短了出不來馬鞍的效果,過油之後也沒有橋的形狀,長度一定要超過六厘米才行。”

說完他提著一段鱔魚放在菜板上,兩刀下去,這根掐頭去尾的鱔魚就變成了三根六七厘米的鱔魚段。

全部切好後。

他拿起一段放在案板上,脊背朝上,用菜刀在鱔魚的脊背上均勻劃兩刀。

林旭原本以為這兩刀是把鱔魚段均勻分成了三等份,但仔細觀察後才發現,兩端預留的鱔魚肉要長一點,中間那段相對短半厘米左右。

這是?

他剛要問,邱振華扭臉笑著問道:

“是不是也看出來了?兩端長,中間短?這樣做的目的是過油後兩端更容易打彎,馬鞍橋的造型會更加明顯。”

嘖嘖,真是處處是學問啊。

原本以為紅燒馬鞍橋就是個象征性的叫法呢。

沒想到做這道菜,還真得出現馬鞍造型才行。

所有鱔魚改刀過後,邱振華說道:

“鱔魚不能多清洗,所以之前的宰殺改刀沒有過水,等改刀後再認真清洗,不然炸的時候血會糊在鱔魚表面,腥味重,還影響口感。”

說話的時候,他抓了一把食鹽撒進盛著鱔魚段的盆裏。

然後驚悚的一幕出現了。

原本被切段改刀的鱔魚,居然再次劇烈的扭曲起來,讓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林旭嚇了一跳。

臥槽!

大哥你頭尾都剁掉了,身上還有花刀,咋還沒死呢?

是不是覺得還能搶救一下啊?

“哈哈,你跟老謝果然不一樣,他第一次看我做這道菜就沒被嚇到,反而把我給嚇住了……”

林旭用紙巾擦擦頭上的汗,好奇的問道:

“我師兄咋嚇住你了?”

“鱔魚動的時候,他居然趴在盆口認真觀察半天,找到兩段沒有扭曲的鱔魚,一個勁兒的罵人家懶。”

林旭:“……”

你當時應該直接把他扭送到精神病醫院的。

這樣能被他少坑很多次。

放入食鹽之後,邱振華又往裏面倒了一大勺料酒,然後便認真搓洗起來。

用這種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洗掉鱔魚表面的黏液和血液,讓鱔魚肉鮮而不腥,口感會更棒。

“洗的時候要多搓洗一會兒,不然黏液洗不掉,炸的時候鱔魚表面會出現一層白色粘膜,影響賣相。”

林旭點點頭,暗暗記了下來。

搓洗了幾分鐘之後,邱振華將鱔魚段倒進清水中清洗兩遍,把血水和表面的黏液洗了個幹凈。

這會兒的鱔魚段摸上去,已經沒有那種滑膩膩的感覺了。

準備好這些後,起鍋燒油,準備給鱔魚過油炸。

過油的目的是為了給鱔魚去腥,高溫熱油的去腥效果比焯水之類強得多,而且過油之後,鱔魚也會得到定型,會出現馬鞍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