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3/3頁)

又道,縣衙裏一文不存,除了縣丞、主簿,其他的衙差,拿不到銀錢,早就散了。東陽府衙那邊,知府也面臨一堆糟心的公務,哪裏顧得上玉沖縣這邊。如今,裴秉元想找人做活,只能自己花銀子,把那群衙差找回來。

所幸,縣丞、主簿兩個副手,還算恭敬裴秉元,沒使絆子,對他的話,能聽三分,敷衍三分,充耳不聞有四分。

林氏聽了這些話,擔憂不已,又不能同老爺子老太太說,只能自己心裏藏著,整個春節裏,人前笑面春風,人後郁郁憂憂。若不是裴少淮細心一些,恐怕林氏連他都能騙過。

知曉了前因後果,裴少淮先是寬慰母親,說父親報喜不報憂,為的就是讓她放寬心一些。

等母親情緒緩和了一些,裴少淮建議道:“孩兒看書時,曾讀到,東陽府城是南北水運的最後一城,自東陽府沿運河再往北,就到了京都。母親也知曉,大舅南下揚州,多是跟從內河船只運貨,從南到北,每過一城都要歇上一兩日。”

“淮兒是何意?”林氏敏銳,已經猜到了幾分意思。

裴少淮繼續道:“父親所在的玉沖縣隸屬東陽府。母親不若趁著如今東陽府城還在善後水患,門面價低,在城內碼頭邊上置辦些產業。一來可以不時去料理一二,順道去看看父親,有個落腳的地方。二來,父親在玉沖縣三年官期,縣上貧瘠待墾,他總不好一直往京都這邊伸手,母親置辦好以後,父親在那邊才能有所傍身、立足。”

這是很現實的東西。

林氏聽後,心裏已經記下,不過,她又教育裴少淮道:“這些都不是該你想的事,縣試在即,你理應把心思放在學業上,可不許再分心了。”

“這回母親可錯怪孩兒了。”裴少淮解釋道,“這科考,遠不止要寫文章,大慶朝疆域內的各個地方,民風民俗,高山湖河,也是要多多了解的。”

“你可少唬我讀書少。”

“孩兒何時唬得過娘親。”

春節過後,林氏很快便差人去東陽府城物色門面了,自不必多述。

……

……

童試三年兩考,二月縣試,四月府試,六月院試。若是順利,半年之間,三場連捷,即可從小學童步入到童生、秀才行列。

縣試,顧名思義,即是縣衙舉辦的科考,各地考生皆需回到戶籍所在地參加。

京都城東一帶,雖是天子腳下,但按屬地劃分,理應屬於順天府宛平縣。是以,城東一片,所住的達官貴人、功勛人家,他們的兒孫輩想要參加科考,便需通過宛平縣衙來報名。

兩個功勛人家若是起了爭執,都住在城東,首先辦理案件,亦是宛平縣衙。要不怎麽會有人戲說——“朝廷管治天下,宛平管治朝廷”呢?

宛平縣令的上一級,順天府尹,連名稱都與其他知府不一樣,比知府高一品,屬三品官。

這兩點,足以見得,在京都之地的縣令、府尹,是受朝廷格外重視的,亦格外受京都城內各方權貴擡捧。

……

一月底,宛平縣衙如期貼出布告,二月六日如期舉辦辰年歲考,五日連考五場,即日起,諸位京都籍貫的學子,可開始報名。

裴少淮、裴少津、徐言成三個小子,找人互保,再找廩生作保,諸多瑣事,一一辦妥,最後一起到宛平縣衙報名。

負責筆墨登記的,是個頭發花白的老秀才,當聽到徐言成十一歲,淮津兩兄弟才十歲時,忍不住擡眼,唏噓道:“如此年歲,就開始參加童試,不得了不得了。”

“少年意氣,且來一試罷了。”裴少淮謙虛道。

老秀才一一核實了三人的姓名、籍貫、年歲、體貌等,將登記好的“入場書”交回到他們手中。

出了縣衙,裴少淮看了一眼那張“入場書”,只見體貌一欄寫著“身材較矮、膚白、濃眉、臉上無痣”等,再看裴少津的,寫得也差不多。

好事的徐言成湊過來看,一眼過後,哀嘆一聲,道:“我就知曉,每回都是我與眾不同。”

攤開一看,上頭寫著:長了一副招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