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夷北軍這次能以最小傷亡, 大獲全勝,不僅俘虜無數,還成功將蠻族幾大王庭同時攻破,堪稱是史無前例的創舉, 讓邊境百姓高興到相互奔走相告, 都對夷北軍推崇不已。

結果在這個風口浪尖上, 竟然傳出夷北軍這次是因遵照東宮太子的指示,才能取得如此令人驚艷的戰績,幾乎讓所有聽說這個消息的人, 都感到心情有些微妙。

皇上英明睿智、愛民如子的事實,大安百姓都已打心裏承認, 畢竟他們對此有著切身經歷與感受。

可是太子, 還不到及冠之齡,就說他已擁有可在數千裏外指揮夷北軍,打出這麽一場漂亮仗的本事,怎麽那麽讓人難以置信呢?

隨著夷北軍大捷的消息, 與夷北軍此次是遵照太子制定的策略實施, 才能取得大捷的消息,迅速傳遍整個大安, 迅速引起士林與百姓們的熱議。

何殊當了十三年太子,這是第二次在大安範圍內引起這麽高的關注與議論。

上次還是在正寧九年,太子提出稅改方案,以及戶部向東宮公開道歉, 坦承戶部在過多年裏,曾挪用東宮產業多少真金白銀時。

當時就有許多人猜測, 那稅改方案應該是皇上為幫太子爭取民心擁護, 鞏固太子的地位, 為太子增加影響力,才會借太子的名義提出那場稅改。

後來的事實也表明,皇上的苦心沒有白費,從稅改方案中受益的廣大底層老百姓,都對提出稅改方案的太子感激不已,稱頌他是位與皇上一樣賢明的太子。

在沒有外人的提醒下,這些老百姓不會主動質疑什麽,從來都是朝廷說什麽他們信什麽。

可是這次竟然傳出太子還具有在數千裏之外,成功指揮一場大戰,並完美獲勝的能力,就讓許多人就接受不了了,認為皇上實在是寵太子太過。

為了強捧太子,不惜為太子搶占夷北軍諸位將士的功勞,哪怕他們能夠理解皇上一心為獨子打算的想法,也無法接受這麽過分的做法。

於是朝廷在各地安置的建言箱,繼初期的時常爆箱過後,逐漸冷清了數年,如今再次出現爆箱的火熱現象。

有許多文林中人,都直言不諱地指出皇上此舉的不妥,認為太子最需要的是好好讀書,多讀書,得到更好的教導,而不是像這般,往他身上堆砌並不屬於他的功勞。

從長遠看,這樣做的結果,只會給太子留下隱患,與國無益。

“哈哈,若非朕比這世上所有人都清楚,那些本就是你的功勞,絕對不存在朕為了捧你,強奪人家夷北軍將士功勞的可能,看到這些人的苦心相勸,朕絕對會忍不住動搖。”

或者說,若非他比所有人都更清楚太子的本事,看到這些可謂是眾口一詞的勸誡,他甚至會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幹了那些讓人大力抨擊的操作。

雖然這些早在何殊預料之中,但是看到那些人,尤其是那些文人的反應那麽激烈,她也忍不住苦笑。

“看來兒臣這些年的草包形象,可以說是已然深入人心啊。”

正寧帝深以為然的點頭,“是啊,之前讓你在人前多走動些,言語多些,你總是不願聽,而且你完全可以讓胡慶元在公開這個消息時,直接公開你的諭旨為證,讓那些將軍出面為你作證,為何卻要這麽拖著?給人留下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也不好吧?”

何殊卻對此十分淡定,“兒臣這次采取的是欲揚先抑的策略,加重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印象,等到那些輿論發酵到一定地步後,再公開證人證據,更具可信力。”

何殊想的是要趁此機會為自己立威,洗白自己此前在外留下的草包形象,同時也為增強自己在軍中將士心中的影響力。

世人往往都會對這種充滿戲劇性的意外反轉更感興趣,印象也更深,何況是他們誤會她沒有真才實學,是在沽名釣譽在前。

正寧帝還沒有見識過欲揚先抑和事情反轉,所具備的威力,聽她說得這麽有信心,只得三感慨道。

“反正皇兒的主意向來多,希望你這次也能如願得好。”

與此同時,合城中的瑞王妃等人,已在處置好家當,收拾好方便攜帶的行李後,準備在近日出發前往臨海府。

瑞王妃雖然不舍,但也不得不忍痛辭去奇珍閣大掌櫃的職位,與自己看好並推薦的繼位者辦好各種交接。

這次將要一起出海的,除了何家與左家的家眷,還有早年跟著瑞王一起被發配到合城,又一起出海的其他幾家家眷,彼此都是姻親,關系很親近的那種親戚。

大半家累少的人家,已選擇在此前先行一步,先去了臨海府。

瑞王妃等人之所以沒有急著走,一來是為辦奇珍閣的大掌櫃一職的交接事宜,二來則是因考慮到合城的形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