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相關消息傳到京中, 朝堂上的眾大臣也都感到有些意外。

畢竟與外人只知道太子的存在,卻都不曾見過,也不曾與太子打過交道不同,太子完全可以說, 是在他們這些朝臣中的許多人眼皮子底下長大的。

在他們的印象中, 太子從小就表現得頗為安靜乖巧, 被皇上抱著上朝時,雖然偶爾會出現鬧得皇上被迫提前退朝的現象,但在大多數時候, 都表現得很安靜,不會當眾鬧騰。

除此之外, 他們對太子印象最深的地方, 就是對方不曾正經的進學,除了在習武與騎馬射箭方面,並沒有循舊例接受正規的皇子教育。

而皇上據說只在太子小時教過他認字,因皇上日理萬機, 政務繁忙, 也顧不上多教太子什麽,後來據說都是太子偶爾會自己看些書, 自學而已。

他們這些朝臣也曾再三上書,奏請皇上不要總將太子拘在身邊,應該讓他出閣讀書,可是皇上將他們奏請一一駁回, 從不應允。

眼看皇上態度堅定,他們這些朝臣也就只能作罷。

畢竟可以確定的是, 在皇上膝下只有這麽一位皇子的情況下, 太子的地位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不存在廢嫡長的可能。

也將皇上不肯讓太子進學一事,歸因為皇上太過重視自己的獨子,才會不惜將他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生怕太子出一星半點的差錯。

不過也正通過此事,給他們留下太子被皇上寵溺太過,只會成為草包的認知與印象。

畢竟在這些朝臣看來,雖然古書上曾記載過疑似生而知之的奇人,但是沒道理太子這麽一位在投胎方面,就已占盡優勢的存在,還是位具有生而知之之能的奇才。

只要不具備生而知之的能力,是人都需要接受應有的教育,只有在接受相應的教導與學習後,才有可能成長為一位具備才幹的人。

當然,太子從小就開始接觸朝堂,跟在正寧帝身邊長大的特殊經歷,也讓這些朝臣們相信,太子將來登基繼位後,肯定具備當皇帝的基本素養。

至於太子在能力和文采方面有所欠缺一事,也不存在問題,他們這些大臣完全可以幫忙彌補。

畢竟當今皇上的精明果決,總能讓他們這些朝臣敗落下風,處於十分被動的處境,讓他們並不介意儲君可能只是一位能力平庸的守成之君的事實。

這也是眾大臣們在後來十分默契的不再催逼皇上送太子出閣讀書的原因。

可是現在突然曝出太子其實並不是草包,且不說太子在文采方面如何,僅憑對方若真有如此強大的指戰能力,就足以讓某些朝臣感到心裏不是滋味。

就是如意算盤可能會落空的失落感,有先帝搞的那套兵權集中制在前,當今皇上憑借從先帝那繼承的兵權,在朝廷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順利坐穩皇位的經歷在後,已初步在軍中樹立起個人威望的太子,看上去也將會成為一位強勢的君主。

而他們目前只能寄希望於這次的事,也是皇上為給太子造勢,增加影響力,再次以太子的名義下東宮諭旨。

他們已然習慣並認清當今心機深沉、精明強勢的事實,實在不希望大安年輕的下一任繼位者,也具有當今的本事。

因為那樣一來,對他們所在的家族與所處階層或團體而言,都將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也有不少朝臣認為這是一個好消息,真心期待太子真的具備那樣令人驚艷的才能,並為正寧帝的後繼有人感到欣慰。

如門下省的秦侍中等人,卻能從中敏銳中察覺到上意,這是太子有從幕後正式走到台前的預兆,太子在接下來肯定會陸續綻放自己的鋒芒,逐步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不同人的不同心態,做出的反應也不同,於是有不少大臣找出借口求見皇上,話裏話外都是皇上還年輕,還能在位許多年,完全不用急於為太子增加影響力。

這樣做的話,很容易讓人從中看出可乘之機,轉而投向太子,不利用於朝堂團結。

聽到這些懷著挑唆與離間之意,說得仿佛確有其事的蠱惑,正寧帝十分無語。

要不是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壓根就坐不來這個皇位,沒準還真會上了這些人的大當。

而且那些人也不想想,太子天天都在他眼皮子底下,就算有人想投向太子,他只會在第一時間知道,還用得著防備太子拉攏朝中大臣?

“雖然皇兒早就預料到這些人的反應,朕還是想不明白,朕的太子只有你,這一切都會由你繼承,他們這般撥離間,到底是在圖什麽?朕看起來很傻嗎?”

何殊笑著解釋道,“父皇不必在意那些人的想法,他們是因見識過先帝對權勢的執著與堅持,又認為父皇是位十分精明強勢的帝王,肯定也會對權力很執著,不容別人染指,包括兒臣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