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夷北軍這邊已經按照何殊旨意布置好後, 京中這才收到從快馬送上京的急奏,不僅引起朝堂的高度重視,聽說消息的京中百姓也對此議論紛紛。

朝堂上的大臣們各抒己見,有人提議要遣使者議和, 有的主戰, 提議要從其他地方調兵增援, 為夷北軍增加武器等裝備,要求夷北軍務必要將蠻族聯軍阻擋在邊境外等。

看著主和與主戰的雙方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正寧帝再次深感慶幸, 要不是他有太子,肯定會被這群家夥成事不足, 敗有事有余的家夥給帶溝裏。

可是太子的謀劃事關機密, 在結局未定之前,都不宜對外透露,正寧帝也就不好多說什麽,只能擺出一副憂忡忡的樣子, 任由這些大臣各種發揮, 再逐一駁回。

時間久了,發現皇上除了按例下旨, 說些要求夷北軍上下要全力備戰,將敵人阻於大安邊境外的套話外,一副不急不躁,仿佛穩坐釣魚台的淡定態度, 不禁感到費解。

雖然近幾年沒怎麽與草原蠻族發生戰事,但是大安因為深受其害, 對草原蠻族的貪婪與殘暴, 都印象深刻。

所以在聽說這次是由草原深處的幾大王庭, 組織近五十萬的聯軍,打算合力入侵大安,有些大臣首先想到的就是議和。

他們認為可以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助那些草原蠻族渡過難關,比被近五十萬騎兵攻入大安,所造成的損失小。

那些人沒敢直說的是,還可以要人給人,反正皇上的公主多,其中有兩位將要及笄,將要到適婚之齡。

不過即便他們沒有直說,皇上對他們那些提出議和的大臣,直接表現出十分不滿的態度。

“按說現在的朝堂已經被我們整頓得差不多了啊,怎麽還有那麽多的可憎之人呢?”

繼瑞王之後,又被慶王他們給帶走一批人,朝堂上按說已經少了許多從前表現得十分活躍,給他添堵的人。

他之前還在感慨,還是太子有辦法,兵不血刃地肅清掉一大批人,讓朝堂變得清靜了許多。

事實證明,那只是他的錯覺而已,一旦遇上這種大事,跳出來的人依舊很多,那些心思算計依舊讓人感到可憎。

何殊對於這種狀況早就有預料,因為朝堂是大安最頂尖的名利場,永遠不缺那種醉心於名利之人。

每逢朝廷遇上這種大事時,就是那些人從中發現機會,試圖從中爭取到一些什麽的機會。

換掉一批,上來另外一批,一時還能安分,不可能所有人都會一直安分。

她能做的只能是盡量讓那些換上來的,保持相對較為清白的身份背景,確定他們都是能做事,願意做事的,比離開的那些正事幹不好,還總愛找機會蹦跶的人強些。

“不過是各有所圖而已,父皇還沒適應嗎?反正以我們現在的實力,完全可以讓他們的一切圖謀都成空,不用被迫聽從他們的建議。”

想到先帝在時,好像經常出現先帝被迫依從朝臣建議的事,正寧帝的心情才好轉。

“適應歸適應,就是覺得那些人太過煩人,朕都不想搭理他們,結果他們卻愈發的來勁,朝堂上不駁了他們的奏請,還要在下朝後追過來。”

何殊笑著安撫道,“父皇再耐著性子堅持幾天吧,等到邊關那邊的好消息傳回京裏,那些人自會消停。”

不過還沒等邊關傳回好消息,朝堂上就發生一件大事,迅速轉移了朝堂上許多大臣們的注意力,讓正寧帝的耳根子清靜許多。

這就是翰林院大學士高崇禮主動奏請致仕一事,雖然早就生出急流退的想法,但他一直想要給自己留下一個更為體面退場。

所以他一直等到將自己負責主持的一些重要任務,例如需要修撰的書,以及皇上分配的那些被篡改的典籍,都完成後,才毫無預兆的突然主動提出要告老還鄉。

依高崇禮的年齡,完全還可以在朝堂上奮鬥個一二十年,以他的資歷,也有機會爭取一下宋太師去後,騰出銥嬅來的那個閣老之位。

誰都沒有想到的是,這位在低調了半年多後,突然選擇主動致仕,頓時在朝野內外引起諸多猜測。

正寧帝卻對此樂見其成,他早知道高崇禮作為宋太師的心腹,太子只是因為翰林院如今負責的事情,已經變得不那麽關鍵,才會一直放任,沒有抽出手及時處理掉對方。

再加上對方在宋太師去後,一直表現得十分低調沉默,不再像從前,朝廷每每遇上什麽重要事,他都會跟著宋太師,跳出來給他添堵,包括這次的蠻族聯軍將要入侵一事,他都沒有跳出來發表意見。

拿著對方請求致仕的奏折,正寧帝露出一個滿意的笑容。

“算他有自知之明,朕很喜歡這種可以好聚好散的結局,希望能有更多人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