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第3/3頁)

唐荼荼總算得了點鮮活氣。

一個地方的歪風劣俗越嚴重,其根由越深,疍民在海上飄了幾百年,以酷法打擊船娼是最淺的一層,之後必須得開源致富,辦學校,抓教育,才能慢慢改變風氣。

這是慢事,一旦開個頭,就能望見後路遙遠。

叢家大姑娘端著兩碗蝦蓉面,喜笑盈腮地進來:“姑娘、老爺們快歇歇,朝食做好了。”

叢家姐妹倆不懂縣吏們的愁思,她們高興了一晚上,今早做的朝食比昨晚的正宴還豐盛。

聽老爺夫人說吃完飯就要走,倆姑娘忙去裝了幾罐子炒蝦米和魚片幹,佐餐、作零嘴都極好。又偷偷給唐荼荼塞了兩罐藥膏,油紙封著,是老膏藥,說是黃花蒿、馬鞍藤搗的,既驅蚊,還能治風疹濕疹。

“陸上人肉皮嫩,來我們這邊不習慣,沾了海水,風一吹就是一身的疹。我清早聽小小姐說背上癢,拿膏藥抹抹就好了。”

唐荼荼點頭收好。

幾個縣吏一條一條商議著富百姓、易民風的細則,直到巳時,外邊鑼鼓喧天的動靜驚得唐老爺掉了筆。

整個海岸好像一下子沸開了鍋,人聲鼎沸,鼓樂喧天,千萬人歡騰的動靜匯成了潮聲。

叢家姑娘笑著稱:“是請神的時辰了,天後宮開門啦!”

海神娘娘的信仰最早源於福建、廣東那邊,在南邊叫媽祖,到了北邊,民間多稱“天後娘娘”。敬奉神像的殿堂叫天後宮,一有大慶典,殿堂周圍會布一大圈道場,四面八方的信眾趕來慶賀,廟會動輒蔓延三裏,即稱“娘娘會”。

去年夏天,天津下了半個月的暴雨,海邊安然無虞,卻把木雕的娘娘像給潮壞了,手臂上裂了一道紋。

這在信娘娘的百姓眼中,因果就得倒一下——得因娘娘庇護,漁民才安然度過了這場暴雨呐。神像受損是天大的事,海民急慌慌地去莆田請神、分靈,山遙水遠地把新神像渡了回來。

今日就是新神像的開光典。

海岸空了,漁村空了,全聚到天後宮來了,處處都是人,馬車上站著的、爬上房頂的、坐在樹上的,唐荼荼這輩子就沒見過這麽擠的地兒,好像全天津的人全紮堆在這了。

這麽大的典禮本該是莊重肅穆的,只是人太多了,一人出點聲,肅穆也肅穆不到哪兒去。只有一條稀罕,遍地立著的功德箱開口縫很大,人們卻只往箱裏放錢,沒一個賊心爛肺的敢湊到縫前窺伺,倒也顯出了幾分神性。

“大人這邊來,往這邊來!”

縣丞早早打點好了觀禮台,奈何來得晚了,一路借過插縫,幾人光是進那道大門就差點擠沒了半條命。

殿內就要安靜多了,觀禮的士紳無數,看院子裏的擺供、撣塵、黃符之類的物事,像是道家道場,卻是由佛寺的住持開光,兩側幾十僧人頷首靜立,城裏的孔廟、城隍廟、關公廟也都來了人慶賀。

儒釋道信仰串雜,唐荼荼沒能分清這天後娘娘是個菩薩,還是個神仙,看得稀裏糊塗,不好多嘴,便學模做樣跟著別人拜,沿著正殿、配殿,一個一個拜過去。

殿裏人多,摩肩擦踵的,一家人走著走著漸漸錯開了前後。唐荼荼盯住爹爹和母親的背影,正要去追,卻被身旁一對挽著手的小夫妻擋了路。

幾人身形一錯,唐荼荼再往前頭看,哪還有唐老爺唐夫人的影?

只是周遭好像突然不擠了,也沒人撞她的肩、踩她的腳了。

身畔一聲低笑:“昨晚沒睡好?怎麽眼圈都烏了。”

“二哥?”唐荼荼驚奇扭頭。

今日街上人多,晏少昰又換了一張臉,眉不變,眼不變,高挺的鼻子壓不住,唯獨壓低了發際線。唐荼荼再仔細瞧,覺出他顴骨和下巴比平時寬,大約是用軟膏一類的東西重新塑了形。

就這麽稍稍一變,整個人的魅力便大打折扣,俊還是俊的,卻不會讓年輕小娘子看得心頭亂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