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第2/4頁)

“廢物。”

晏少昰松開他,一排影衛已經飛快提溜著赤城會操火炮的小將送去炮台前,把還沒開炮的兩組火炮全部征用,重新拆包裝填火藥,潑水降溫炮膛。

隨著主城樓上第一枚鐵火彈狠狠撞上最前列的敵軍,炸起一片殘骸,一台又一台的回回炮被炸成了灰。

而最前方,重甲騎兵終於得以跟敵人的肉|體凡軀對上了。

“殺——!”

這大抵是盛朝承平二十年以來,響起的第一聲炮響。

吳守將被剮了一千三百刀,頭一個送進了焚屍爐。

戰場上的屍骸收殮總是難的,永遠數不夠人數,湊不齊屍體,四肢齊全的,也總是叫不出姓名。

一時間三軍寂默。

做了十年邊兵,打了頭一場仗,炮火炸在眼裏時,把每個兵心裏“我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妄想炸了個幹凈。

幾乎是一日的工夫,軍中流行起往背上炮烙名字,但炮烙容易留下潰爛傷,疽毒都能要了命,軍中是明令禁止的。

小兵藏在火房裏烙字,孫知堅發現了,又是一片雞飛狗跳。

而城外征調了所有的民田,接連三日,炮響不停,把城墻向北二裏的所有地土炸翻了好幾層,放眼望去,看不著一片見綠的草地。

火器營幾千人每天輪替著練炮,白天與夜晚接上。

全軍被這十二個時辰不停的炮響聲震得耳朵嗡嗡,張嘴想嘀咕“這不放空炮麽”,又被將領嚴肅的面容震懾得說不出話來。

沒人敢怪責到二殿下身上,只好往耳朵裏塞了兩團棉花。

僥幸帶了一身傷回來的葛規表,像少了一截舌頭,話也不說了。將領們全攔著他不讓喝酒,他卻也像是醉了,伏在桌上哭得接不上氣。

暖帳中那一群大老粗借著酒興背詩之時,晏少昰早早離了席,回了自己房中。

他褪下甲,洗凈手臉,坐在窗下給唐荼荼寫信。

那些炮火與血腥的事,他不想與她說,又不知道該與誰說,到底還是寫了。

避過傷亡不提,又略過了淩遲酷刑,留下的,就只剩寥寥幾句,“軍中將領可惡,而我督查不嚴”了。寫來寫去,更像一封罪己書。

他覺得不合宜,再刪刪減減的,反倒違心。

於是提筆往下寫。

——他們的主帥蒙哥,果然是個人物。頭天元軍被火炮炸了個人仰馬翻,隔日,換成了假人來試,他們趁夜在草原上堆跺出騎軍樣式,又往草人裏填塞紅布,被火炮轟碎之後,遠遠望去腥紅一片,與活人一般無二。

——要是沒有你那千裏眼,必然看不出其中蹊蹺。

——饒是看出了蹊蹺,卻也得將計就計,不然又要暴露了咱們有千裏眼。

——又隔一日,草人離遠了半裏。

——他們在試火炮的射距。

……

書信一路走暗驛,各地探子紮根極深,退一萬步說,哪怕北元真的湊齊天時地利人和,真的踏平了京畿,他的信路也能保住。

晏少昰毫無顧忌,什麽也敢往上寫,光軍情寫了兩頁。

寫完,坐在燈下逐字逐行看了一遍,自己理清思路。這才取了第三張信紙,寫點她會覺得有意思的。

——工部送來的萬裏眼,可以觀星,架在高台上,往上看,蒼穹浩瀚,星波萬裏。

——你要是在,合該來看看。

草原淹沒在皎潔的月光裏,餓了幾日的牛羊小心翼翼地踩進去,像披了一身流螢。

那些血與火隔了幾道山,隔了幾條川,戰事傳不到天津去。

縣城的邸報總是慢的——唐荼荼每天去報簍睄一眼,居然看到了“各國使節團離京”的舊聞。

那都是倆月前的事兒了。

“這破地兒……”葉先生也沒見過這陣仗,啐了一聲,尋思倆月內不用看報紙了。

唐荼荼把舊聞朗讀了一遍,權當認字。

記得在京城時,直隸地的新聞總是兩日內就見了報;再遠的地方要慢一些,湖廣黔瓊幾地在南直隸轄下,傳報也快,一路經由運河和快馬周轉,事出五日內必須送到皇上眼前。

八百裏加急,跑死馬也得送進京。

而縣衙,送來的邸報不定點,有時早上送,有時晚上送,更多的時候攢兩三天的報紙一起送,還不是活字本,是手寫繕抄本。

雖說抄錄的人挺認真,裏邊沒有錯字漏字吧,但新聞這東西,多倒一遍手總是心裏不踏實。

畢竟邸報都是給官員看的報紙,像後世的機關內參,用來領會精神的,萬一誰懷著點什麽鬼心眼,專門篡改點重要內容,底下就得出一連串的事兒。

“縣裏沒有官書局嗎?”

唐荼荼問。

“啥?”趙府的廚嬤嬤隨口支應了一聲,心壓根不在這上頭,兩眼直盯著她的手。

“姑娘汆丸子不能太使勁,你這汆出來的丸子就不彈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