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5頁)

唐厚孜這下真心笑出來:“謝謝母親。”

初八轉眼就到了。

大清早天剛亮,後院就忙得熱火朝天了。

唐老爺今兒本該休沐,可住在西藩院裏的天竺使臣卻趕在這時候裹亂,一群使臣說想去參觀鄉試盛景。

也不提前說,昨兒晌午才去衙門知會,禮部侍郎嘴上笑應著“不麻煩不麻煩”,心裏罵著“蠻夷之邦不懂禮”,只好手忙腳亂地安排。

唐老爺還得去衙門籌辦相關事宜,臨走前,與兒子叮囑道。

“這一考就是九日七夜,義山啊,定要一鼓作氣堅持下來,便是每場中間歇息的那半日,你也不可松懈,繃著勁兒一口氣好好考完,回了家慢慢歇。”

唐夫人也忙道:“要是哪兒不舒服,有個什麽頭疼腦熱的,可不敢硬扛,要喊號軍開門。義山啊,咱今年頭回下場試試水,輕松為宜。”

鄉試九天七夜,考生全鎖在半丈長寬的號房裏,吃喝便溺都在裏邊。只有每科考完休息的那半天,能在貢院裏走動走動,洗洗澡,再回號房裏睡。

這對精神和體力消耗極大,每年都要考死十幾個學生,豎著走進去,橫著躺在草席上擡出來,還有熬不過去在裏邊自縊的。唐夫人光是想想就毛骨悚然。

他倆一個鼓勁,一個泄氣,直叫唐厚孜左支右拙,應了這個應那個,哭笑不得的,心裏邊倒是松快了不少。

等唐老爺走了,家裏才真正開始拾掇,唐夫人把一群嬤嬤丫鬟指揮得團團轉。

“我上個月在衍聖公府街上買的那根剔紅管湖筆呢,給少爺裝上了沒?筆墨起碼帶上兩套,萬一壞了,還能有套備用的。”

“幹糧點心怎沒拿油紙包?快再去給少爺裝上一小罐茶葉。還有清涼散,驅暑貼,防蚊驅蟲的都不能落下,那號房又潮又陰,裏頭的蚊子一定毒……嬤嬤,汗巾子,汗巾子準備了幾塊?”

胡嬤嬤笑道:“夫人放心,準備了一沓呢。您快歇歇,東西都在廳裏擺著,老奴一樣一樣清點,保準一樣也落不了。”

唐夫人憂慮道:“我怎麽能放得下心,哥兒這頭一回下場。”

唐厚孜扶著額,剛才母親還寬慰他“輕松為宜”呢,她自個兒倒是比誰都緊張。

不多時,廚房的幹糧也準備好了,幾個廚娘天不亮就起來包的包子,涼涼了裝上。

唐夫人又叮囑:“包子要早早吃了,帶餡的放不過兩天。桂圓蓮子紅棗果脯肉幹,娘都給你裝了一小包,要是不想吃幹糧,就吃點這些墊墊肚子,可不敢餓著。”

“但也不能天天吃幹糧,傷腸胃。娘還給你帶了些小米,能熬點米粥喝,你妹妹給你幹了些玉蘭片、蘿蔔條、茄條,也都帶上了,都撒了鹽的,能和米粥一塊煮。你要是自己不會生火,就開口麻煩一下號軍,話說得客氣點,讓人家幫你生了火,開點水,米往鍋裏一扔就行了。”

菜幹是唐荼荼做的。新鮮的菜焯了水,再曬幹,能存放很久,她平時自己吃零嘴,老拿菜幹墊補,這回給哥哥多做了些,頂餓,也輕便好帶。

“好,我記下了,母親快歇歇吧。”

唐厚孜坐在廳裏看著她們來來回回地奔走,他張嘴想說,進貢院只讓每人帶一個考籃、一個藤箱。

考籃是隨著考生進號房的,只能裝筆墨紙硯,藤箱裏裝的是吃穿用具,可一個箱子哪裏能裝得了這麽些東西?進貢院大門時,應該會被監官卡住吧?

可他心裏熱乎乎的,便什麽也沒說,由著母親準備,心想要是卡住什麽不讓帶進去,再叫書童拿回來。

唐夫人又道:“我讓牧先生和葉先生跟著你去。牧先生眼睛不好,但他考的回數多,有什麽不懂的,你盡管問他;葉先生會來事兒,銀子娘給他帶足了,需要打點什麽,你們只管打點,咱別省那個錢。”

唐厚孜也是這麽想的,這點兒上他不迂,比唐老爺豁達許多。治學是要君子成德立行,可沒讓君子死守教條,大處上一步不能錯,小處上,花些錢行行方便沒什麽的。

“今早你爹出門時,娘叫他中午告半個時辰的假,讓他送你入場,哪有孩子下場爹爹不在的?左右離得不遠,應該能趕得上。”

唐夫人陀螺一樣忙這忙那,跟著幾個嬤嬤裏裏外外地轉,直叫三個孩子看頭暈眼花。

她嘴上東一句西一句地叮囑著,只覺得這是掌家半年來辦過的最緊要的事兒,哪怕兒子連末等也中不了,下場感受一下也很好。

半上午,唐厚孜準備全了,跟著兩位先生,帶著兩個書童出了門。

他走了不多時,一位約莫不惑歲數的美婦帶著女兒上門了。這是跟唐夫人關系不錯的容府夫人。

容夫人的聲兒比她腿走得快,還沒走到廳前,老遠就笑道:“瞧你家大門敞著,我就知道你還沒出門呢,快點兒,再不走要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