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且行(第3/11頁)

那黃狗被她這麽提著也不吭聲,這時忽然從樹林深處傳來一個清脆的聲音:“喂,放開我的靈獸!”

洛元秋一手拎狗一手握劍,聞言不假思索道:“不放。”

樹林中傳來踢踏聲,一頭灰水牛慢步走出,背上坐著個短發圓臉的少女。她頭戴草帽,背負包裹,手中握著一只橫笛,仿佛是剛從水田間放牧回來。

水牛牛角極大,如兩根彎曲的樹枝,纏繞著細藤綠葉。幾只色彩斑斕大小不一的鳥兒站在牛角上,其中就有洛元秋見過的那只名為白統領的白鳥。

景瀾道:“上將軍。”

那少女微微皺眉,似乎對這個稱呼有些不喜,道:“別叫我將軍。我姓譚,名一行,叫我譚大人也成。我已經收到了司命的信,你們想過落雁關後再去代國?”

景瀾微微側身,道:“正是如此,使節就在山中靜候大人到來。”

洛元秋放下黃狗,它卻不離開,反倒坐在人腳邊。譚一行摘下草帽掛在牛角上,翻身下地向二人走來,黃狗這才嗷嗷叫了兩聲,歡快地朝她奔去。

譚一行摸了摸它毛茸茸的身軀,低聲道:“你若是有日被人捉去吃了,我真是半點也不奇怪。”她看了兩人一眼,又道:“代人已經被打怕了,他們是不會為你們開參玄關的。我勸你們還是從哪兒來回哪兒去,別在這兒耽誤功夫了。”

她後背包裹中插著一把短劍,劍柄紋飾古樸,黑亮光潔。洛元秋留意了幾分,錯開目光道:“不試一試又怎麽知道此路不行呢?”

譚一行擡起頭,此時月光破雲而出,兩人這才看清她雙瞳異色,一赤一碧,十分怪異。她低頭仿佛沉思一瞬,繼而道:“月黑風高,今夜倒是個好機會。你們隨我來,我這就帶你們出關去看看。”

她手持橫笛輕吹一聲,從霧氣裏傳來紛沓聲。兩匹黑馬出現在二人面前,仿佛黑夜所化,身軀漆黑亮麗,鬃毛在月色下如流雲飄散。黑馬顯然未經馴化,一雙眼睛野性十足,卻異常溫順地緩步走近,在灰牛面前低下頭顱,口中發出噅噅聲。

譚一行坐回牛背上,對那兩匹馬兒拱手一拜道:“今夜勞煩你們了。”

黑馬像是能聽懂她說的話,微微昂起頭,朝著二人身旁走去。洛元秋頭一次見識到馭獸師的手段,驚訝道:“它們竟能聽得懂你說的話?”

譚一行重新戴上草帽,道:“萬物有靈,有何不可?”

她掌中多出一枚鈴鐺,掛在牛角上。原本棲身在角上的幾只鳥兒紛紛飛離,譚一行揮了揮手,目送它們隱入林中。唯有那只白鳥停在她的肩頭,腳上銅牌發出輕響。

洛元秋與景瀾一起上馬,那只黃狗眼巴巴看著她們,見主人似乎並無帶上自己的意思,急得在馬腳邊團團亂轉,不住嗚嗚叫。洛元秋見狀道:“你的狗……”

譚一行道:“它不是狗。”言罷俯身一撈,把黃狗塞進懷裏,道:“走了。”

月光微隱,很快又被雲層遮蔽。三人穿過黑暗無光的樹林,一時只聽細細風聲自耳邊掠過,時不時有葉片擦過面頰。譚一行那頭灰牛看似笨重,實則腳程極快,如夜風般向前奔去,銀鈴毫無聲息,卻灑下一線光粉。洛元秋伸手去抓,它們便如螢火般消散了。

兩匹馬也無需人指引,一路跟在灰牛身後狂奔,到落雁關本要半日路程,她們從山野間穿行而過,不到一個時辰便來到了關隘前。

四周無人,關門卻是開著的,仿佛早已恭候她們多時。三人一出關,那門便無聲合上了,景瀾回首見那門上銀光起伏,在顛簸中低聲道:“原來這座關設有陣法。”

灰牛漸漸放慢腳步,譚一行道:“這是我師伯在世時設下的法陣,那時代軍還未打到這裏,關外還能見到不少野羊。”

洛元秋朝四周望去,夜色下荒野漫漫,到處都是沙礫與碎石,與關內青山綠水環繞的景象相去甚遠,唯有幾座孤峰獨存,如數柄鋒利長刀插|入大地,冷意森然。

此地的風也不如關內宜人,裹著風沙吹來時仿若刀割,更有一種說不出的陰冷。洛元秋不大舒服地揉了揉眼睛,忽然間又聞到了那股味道。

那氣息隨風而來,是前所未有的濃烈,洛元秋與景瀾不約而同掩住口鼻,對視一眼。景瀾轉身余光一瞥,見夜色下平地忽起一座山丘,心中一突,不由道:“那是什麽地方?”

譚一行淡淡道:“京觀。”

她沒有回頭,灰牛卻突然停下腳步。彎月高懸,天邊只余幾點黯淡的星子,夜色中隱隱透出一抹深紅,宛如幹涸的血。

聚敵屍以彰顯功績,洛元秋自然知道京觀是什麽。望著那幾座丘陵般高大的屍堆,她終於明白這風中的腥氣是從何而來的了。張了張嘴,洛元秋好半天才想起自己要說什麽:“為什麽不幹脆埋了,不是更省事嗎?做什麽要堆成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