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第4/5頁)

站在他身旁的宋濂小聲咳嗽,提醒劉基看好戲的表情不要這麽明顯。

“你們說劉三吾絕不可能舞弊的原因,是他為人慷慨,不設城府,不畏權勢,志不可奪,絕不可能是小人。”朱標笑了一下,繼續道,“他好酒,喝到酣暢處就文思如泉湧;他重禮,卻又經常嬉笑怒罵諷刺權貴;他經常召開文會,不少文人得他提攜;他著書立說,自入朝之後,著作等身……”

劉三吾擡頭,看著將剛才別人誇他的話重復一遍的太子,心中不知為何,惶恐越來越深厚。

朱標重復了幾句後,道:“你們這究竟是誇他,還是在罵他?”

劉基忍不住了,趕緊上前道:“太子殿下,這當然是誇劉三吾是道德完人,怎麽能叫罵他!”

宋濂差點想扶額。

劉基跳出來太快,他都沒來得及拉住!

朱標搖搖頭,道:“自大明建國後,天災仍舊不斷,還要掃滅東西南北膽敢進犯我大明的賊寇,要清除朝中貪官汙吏,要建公學、興教化、定律令,興國撫民。”

朱標指著頭發已經全白的季仁壽道:“季先生曾經也是著作等身,但大明建立後,他只能在奔波的馬車上匆匆寫下潦草的書稿。”

他又指向宋濂:“宋先生曾經也是著作等身,但大明建立後,他讀書都只能在吃飯和走路的時候讀。”

他指完朝中眾臣熟悉的大文人後,又指向朝中大臣不熟悉的元朝南歸大臣王亮:“王先生在北京的時候,每日必筆耕萬字。我回南京之後問王先生,王先生抱怨朝中事務繁忙,明明說翰林是閑官卻一點都不輕松,哪有空寫什麽文章,嚷著要致仕。”

王亮擡起頭,眼中淚光閃爍。

朱標道:“大明建國,百廢待興,大明的皇帝每日最多只睡兩個時辰,已經從洪武元年持續至今。劉三吾,我問你,你哪來的時間?”

他不等劉三吾回答,高聲繼續問道:“我問你,你哪有空著作等身,哪有空辦文會,哪有空去嘲諷權貴,哪有空去經營你的狂士形象?!”

“什麽是道德完人?書讀得夠多,道理講得越大,就是道德完人?”

“上不能忠君,下不能愛民,賑濟不了天災人禍,阻擋不了邊疆的千軍萬馬,這是道德?這是虛名!”

“士農工商你不懂,興教化開明智總是你的本職,你又做了什麽?”

“對了,吏部是不是多次彈劾你怠職?”

“是啊,你如果不怠職,哪有時間去經營你的虛名?!”

“你劉三吾的名聲很大嗎?你看不起的王學士曾經是元朝高官,是元朝皇帝都敬仰、逃回草原時專門派騎兵保護的大儒。”

“浙東四先生和浙東二儒名滿天下,季先生更是舉世聞名的‘四經先生’。”

“朱允升先生的九字箴言是大明建國的基礎,葉子正先生在民間已經有多地百姓主動為其建生祠。”

“他們為大明、為百姓殫精竭慮,他們中誰還有力氣為虛名奔波?!”

朱標說著說著,把自己說樂了。

他挨個點過誇贊劉三吾的人,問那些人是不是公務特別繁忙,是不是回家後只想腦袋放空躺著休息。

那些人皆不敢言語。

朱標沒有點到汪廣洋的名字,汪廣洋自己站了出來:“別的大臣是不是下官不知道,但下官確實忙得已經很久沒有提筆寫過一篇完整的文章。眾人皆誇劉三吾當官之後著作等身,下官真是無比羨慕。”

汪廣洋這條被壓榨的鹹魚早就對劉三吾不滿,彈劾劉三吾怠職的人就有他一個。

大家都是大明的官,你怎麽就能不幹活!皇帝為什麽還縱容你!

我汪廣洋不服!

劉三吾咬牙道:“若太子說我舞弊,我為何不立同鄉舉子為狀元?”

朱標直白道:“因為你們要逼迫丞相等人離開朝廷啊。會考放榜前十皆浙江人,狀元更是當朝丞相同鄉,就算沒有證據證明他們舞弊,為了給北方學子和北方百姓一個教導,他們都會被民怨轟下台,對嗎?”

劉三吾呼吸一滯。

“你們肯定認為,當會考放榜的時候,當南北榜案發生之時,無論如何處理,你們的目的就已經達成。真的是這樣嗎?”朱標看到殿門外有只二弟在探頭探腦,轉身道,“爹,他們到了。”

朱元璋頷首,起身和朱標一起走下台階,穿過群臣,走向殿外。

“起身,跟上。”朱元璋淡淡道。

文武官員面面相覷,包括跪在地上的人都利落地爬起來,亦步亦趨跟在朱元璋和朱標身後離開大殿。

大殿外,不知何時跪了一片青衫學子。

朱元璋沉聲道:“來者何人?”

為首者挺直脊背,拱手直視皇帝:“晚生為浙江行省青田籍學子,今科會元祝海程,叩見皇帝陛下,狀告此屆會考不公,請陛下嚴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