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第3/5頁)

為了彌補人才的巨大缺口,朱元璋征召和科舉並重。結果這征召,幾乎成了“強拉壯丁”。

被征召的士人,有的以贍養父母的借口推辭,更有甚者蓬頭垢面裝瘋裝病,甚至以死為要挾拒絕出仕。

朱元璋哪怕下了詔令,不準士人拒絕征召,也只能作罷。

還好,朱標在軍中推廣教育,季仁壽、朱升、宋濂三位大先生在軍中兢兢業業幹了許多年,培養出一批文吏,才補足了大明官吏的空缺。

軍中教育、基層公學、勛貴官學三者的人才儲備,也在朱元璋屢次清空官場的時候,沒讓大明的官府變成了一個空架子。

這些人在大明官場動蕩的時候,從青澀的“紙上談兵”者,逐漸成長為幹練的能吏。

雖然也有人中途倒下,或與其他人同流合汙,但大明朝堂的屢次動蕩,終歸沒有影響到百姓的休養生息。

洪武四年停試一年,洪武五年重新科舉,之後定為三年一次。今年正好是洪武八年。

這三年時間,大明日新月異,百姓的生活和大明的國力都蒸蒸日上。殘元已滅,東北、安南、河西走廊等地盡歸大明,高麗、倭寇也上表稱臣。

原本以為朱元璋當不了多久皇帝的人發現,大明恐怕短時間內不會滅亡了。他們已經錯過了最好的進入朝廷中樞的機會,如果不做點什麽,他們預想中的如在元朝時的美好生活不會到來。

更重要的是,太子回來了。

大明的太子,居然是北直隸知省朱標。

朱標懷疑,如果南北榜案真的出現,他是最重要的誘因之一。

如果不在自己坐穩太子位置、掌握朝中大權之前把南北分榜的事定下,他們很擔心自己這個北直隸知省會偏袒北人。

或許他們已經拜謁過中書省諸位出身江南的相公們很多次,但相公們一定會說“有才有德者居之”,不理睬他們。

“標兒,他們不僅要定下南方優勢,還要挑起你和劉基他們的爭鬥吧。”朱元璋罵完之後,拍著桌子道,“誰不知道你在北直隸當知省的時候有教化之功。如果北方學子無一人中榜,你肯定會憤怒!”

朱標甩了甩捏爹的肩膀捏酸的手,道:“嗯。一幫人說會試沒有舞弊,一幫人說會試舞弊要殺了舞弊的舉子。為了護住家鄉無辜的學子,先生們恐怕也只能與被憤怒沖昏頭的我為敵了。唉,我年幼成名,自恃才高。少年天才總是自負的,怎麽能容忍這樣的折辱?”

朱元璋:“……噗嗤。”

朱標笑道:“好了,爹,吃飽沒有?沒吃飽繼續吃,吃飽了陪我去散步,我吃得好撐啊……嗯?季澤和幼澤呢?”

朱元璋笑罵道:“朱狗兒和朱貓兒在我罵人的時候就跑了。不孝子!”

朱標苦笑。弟弟們才不是不孝,是爹你太吵!

……

傷好之後就離京繼續屯田的常葳,在朝中無人知道的情況下,帶著一船喬裝打扮的人悄悄進了京。

常葳有了準太子妃的身份後,與朱標頻繁通信,所以朱標在信中夾雜一些密令,無人懷疑。

她悄悄將身在安南的官學第一批學生接回京城,安排好他們的身份和任務後,又悄悄離京,繼續大張旗鼓地搞屯田。

常葳經常迷路。她失去音訊的時間,別人以為她又不小心迷路到那個山谷中順帶剿匪了。

朱標的學生們進京後,偽裝成趕考的學子,幫助自和朱標文鬥後已經隱隱成為這屆趕考學子之首的孔佑、練子寧和張琳提前安撫學子。

若南北榜案發,不僅北人士人以後利益會受損,這一屆南人考生恐怕最輕就是一個剝奪功名,最重可能被冤殺。

不是每一個學子的演技都很好。但放榜前學子們的情緒本來就不會太穩定,歷史中還有考生在等放榜的時候焦慮死焦慮瘋的。再加上朝堂上的人也很緊張,學子們順利度過了最初最迷茫、惶恐、驚怒的時期,將情緒壓在了心底。

如同即將噴發的火山。

三月中旬,會試放榜,上榜士子們名字一個一個被唱響。

十分詭異的是,以往放榜的時候學子們一定會非常激動。這次放榜雖然有百姓的歡呼和差吏們的賀喜,但學子們顯得特別沉著冷靜,甚至連賞錢都不給。

這讓報喜的差吏和百姓都很茫然。以前這是賺錢的好時刻啊,現在學子們怎麽都摳門了?難道在京中多住了幾個月,各個都變成窮鬼了?

掃興!

學子們有的聚集在榜前,有的聚集在稍遠的茶樓酒肆,竊竊私語。

“這個人籍貫哪?”

“長江以南。”

“就算是南直隸,也沒有長江以北的學子上榜。”

“嗤。”

“練兄怎會只排在三十一!”

練子寧喝了一口茶,戲謔道:“我的腦袋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