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第2/5頁)

朱標看著張琳的眼淚,於心不忍。

但充滿著理想的學子也應該好好看著現實,才看得清從現實走向理想的路。

“因為朝中掀起南北榜案的諸位大人們,並不在乎這些啊。”

朱標的聲音很輕,但每個字又都咬得很清晰。

“朝堂爭鬥,如蛇打七寸。北方文人的堅守入不了他們的眼,只有衍聖公和推動元朝科舉、讓他們或者他們的先祖有了官身的張文忠公才入得了他們的眼。”

朱標指著報紙。

“這些不是給他們看的,是給百姓、給你們、給還未被利益迷了雙眼心中理想尚存的人看的。明白了嗎?”

張琳神色恍惚,半晌無言。

孔佑輕輕擡起袖子,掩面咬牙,神情痛苦。

練子寧喃喃道:“這樣嗎?原來是這樣?怎麽能是這樣?”

自穿肚兜時就開始教書育人的朱標,看著三位動搖的學子,神情如看著他那些曾經天真過的學生們。

他站起來,走到三人面前,虛握著拳頭,用指關節在三人頭頂上各自輕輕敲了一下。

“回神。”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路雖邇,不行不至。”

三人擡起頭,眼中有淚光,也有些並非由淚水折射,仿佛發自內心的微光。

“大明的未來是我們的,是你們的。”

朱標手指輕輕點了點報紙,語氣堅定。

“是所有看了這期報紙會流淚的人的。”

“諸君,共勉。”

三人起身,沒有下跪,只是躬身作揖。

“是!”

朱棣抹了抹臉,不知道什麽時候,他的眼淚也流了下來。

他與朱橚對視了一眼,兩人同時用手背胡亂抹了一下眼睛和臉頰,也難得莊重地對朱標作揖。

朱標後退一步,對著面前的五人,躬身作揖回禮。

此刻、此地、此禮。

與身份無關。

……

朱標親自送走三人後,剛回到庭院,庭院中已經擺起了另一桌宴席。朱元璋正在桌前大快朵頤。

“爹,你什麽時候來的?”朱標疑惑。

朱元璋道:“你在吃烤乳豬的時候我就來了。”

朱棣插嘴:“怪不得我數著烤乳豬的只數不對。”

朱橚扶額嘆氣。他四哥居然還數了吃了幾只烤乳豬?

“那三個小子不錯。”朱元璋放下豬腿,用帕子擦了擦嘴和胡須,唏噓道,“大明終於培養出屬於大明的學子了。”

朱標嘆氣:“是啊,真不容易。”

朱元璋拍了一下桌子,破口大罵:“是啊!真他娘不容易!那群人,之前不肯考科舉,征召還裝瘋賣傻,現在倒是搶起科舉名額了!”

朱元璋的記憶力雖然不如朱標,也算天賦異稟,特別是在記仇方面。他開始一個一個數著那些“元遺民”,雙手大幅度揮動,好似要沖上前和這群人打架似的。

朱標走到朱元璋身後,替暴怒的朱元璋捏肩膀,等他爹消氣。

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太子,自家爹是朱元璋之後,自大明建立以來洪武皇帝所受的委屈,才讓朱標開始真切的心疼。

和後世想象中的不同,元末明初的時候,已經不流行“華夷之辯”。特別是南宋大本營的南方士林,對元朝可能比北方士林還要忠心一些。

這很反直覺。因為元朝嚴格控制南人進入朝廷中樞,按理說,南方士林應該被歧視,對元朝不滿才是。

問題就出在元朝行政不下地方,執行包稅制上。

元朝一邊警惕南人進入朝廷中樞,一邊又對南方士林實行了極為寬和的安撫政策,讓南方豪強自己治理家鄉。在南方百姓遭受苦難的時候,南方士林豪強則過得如土皇帝一樣的日子。

就算是劉基等人,他們也曾感激元朝對南方政策的“寬和”,組織起義軍自發剿滅紅巾軍等起義軍。

區別是,劉基等人眼中還是看著百姓,最終願意投奔明軍。而南方士林大部分人都仍舊懷念元朝。

相比南方,北方因離大都太近,被元朝廷剝削得很厲害。再加上蒙古貴族的暴行和自然災害的蹂躪,北方士林中一些人反而對元朝廷怨氣更深。

寫遍元朝底層困難和元朝暴行的“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皆是北方士人。

因對元朝的懷念,再加上朱元璋出身卑微,崛起後多次與程朱理學作對,還搞什麽井田制,南方士林多都憎惡和輕視朱元璋,認為明朝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會失敗。之後無論是元朝回來,還是某個舉兵的豪強謀奪了滅元的勝利果實,這天下朱元璋肯定坐不長久。

在這樣思想下,朱元璋在建國後連續三年科舉,每次錄取人數都不到滿額。

趕考文人太少,基本沒有淘汰,全部授官。基層良莠不齊,這也是空印案發生的原因之一。